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暑期,温州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2级中药专业学生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野外采集课程。这是疫情恢复后最长的一次实践课程。为此学院前期做了充足的筹备工作,让学生们在自然的怀抱中,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魅力,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药用植物学野外采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吴志刚老师沿途为学生讲解药材
潘晓军老师为学生讲解采摘的药材
山林课堂,理论实践完美融合。此次药用植物野外采集活动为期两周时间,精心选择了温州瑞安圣井山和永嘉林坑作为见习地点,两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活动期间,53名学生被分为6组,每组由1-2位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指导,确保了教学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每日清晨六点,大家迎着朝阳出发,按照既定路线穿梭于山林间,这个时间药材最为新鲜,师生们可以沿途进行药用植物的辨识与采集,下午则集中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进一步辨识与标本制作。此外,课程还穿插了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标本采集制作技巧、野外见习安全知识、中医药文化和考核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我对中药材的认知往往局限于课本与老师的讲解,但我始终认为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仅仅在浅显的表面。”张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野外见习课程让她在实地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了常见的中药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从辨识到采集,从制作到研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与发现的惊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户外活动,更是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盛宴。
王孝义老师带领学生练习禅修法和站桩法
应急挑战,团队协作锤炼意志。烈日下的采集活动,既是一门专业课,更是一门劳动课。学生面临着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他们不仅需要面对复杂炎热的自然环境,还需要培养团队意识,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日炎炎,不少学生出现了中暑等身体不适的症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带教老师们积极运用深厚的专业知识,从遍地的药用植物中精心挑选出能够缓解中暑症状的草药,为大家进行紧急治疗。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手,拿出自己携带的应急医疗用品,为生病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病的同学们逐渐恢复了体力,见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汪同学在此次活动中也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得益于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她不仅完成了野外采集任务,还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她感慨道:“患难见真情,我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善良与温暖,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林崇良老师为学生示范制作药材标本
创新不止,医药融合培养人才。野外采集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舞台,更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植物进行精准辨识与科学分类,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此外,课程积极倡导学生结合实地情况提出新颖见解与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是中医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与中药的深度融合,学院计划将这一深受学生喜爱的野外采集课程引入中医专业的教学版图,打破传统界限,让中医专业的学生也能深入药草的世界,实现医理与药性的无缝对接,成为既懂医理又通药性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创新将极大丰富中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中医药领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探索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融合发展,为培养更多全面的中医药人才作出贡献。同时,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刘瑜、夏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