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暨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中医药文化节举办
首页> 光明医药> 活动报道 > 正文

2024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暨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中医药文化节举办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6-06 18:10

  玲琅满目的中医药文化展示互动,妙趣横生的体重管理主题活动,欣欣向荣的“百草园”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夏日里的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格外浓厚。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近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药报》社,在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举办了一场以“中医药养生有良方体重管理有保障”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节,异彩纷呈的活动形式,吸引了千名师生踊跃参与。

  校企联合汇聚一堂 共启中医药文化之旅

  北京同仁堂始终致力于保护和发掘中医药文化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营销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关俊威介绍,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公益系列项目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中医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恰逢“第二届同仁堂药王节”,本次活动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创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缩影,必将会给在校师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中医药文化体验。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营销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关俊威

  《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陆静表示,多年来,报社始终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同时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开展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与同仁堂的合作,让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了更加饱满的文化表达和历史底蕴。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彦认为,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互动活动,以及“百草园”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的落成,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也将为学校增强传统文化育人、树立良好品德提供有力支撑。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彦

  知行合一悟文化百草飘香护健康

  活动当天,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参茸中药制品有限公司共同援建的“百草园”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正式揭牌。今后,学生们不仅可以在“种植园”中亲自参与紫苏、艾草、蒲公英、连翘等16种常用药材的种植、养护、采收,也可以在“文化长廊”中了解中药特色炮制技艺,学习“种植园”对应药植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关联中成药,直观地看到它们经加工炮制后的饮片形态,感受绵延数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古人开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4年年初以来,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大力推进“百草园”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引领学生种植了解药用植物,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感受“中药材的一生”。目前还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立了四个“百草园”。

  匠心传承千年数智创新活力

  传承是文明延续的根和魂。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前进,始终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历代中医药人的匠心创造和匠艺传承让中医药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本次文化节上,北京市劳动模范、同仁堂非遗技艺传承人李宁,为学生们展示了中药传统泛丸的制作技艺。洒粘合剂、铺撒药粉、晃动竹匾……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小药丸“长大”的过程。同学们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体验称药、碾药,亲手制作中药大蜜丸。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力。在数字化时代,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普及,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新奇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现场,同学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和经络铜人智能学习仪,感受数字化赋能下与时俱进的中医药。

  在拍照打卡区,学生们争相与呆萌可爱的同仁堂卡通人偶合影,在“我爱中医药”照片墙上,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中医药的喜爱。

  时空合一 古今交融 “校园一角”中医药文化展示区首次亮相

  为了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医药文化,活动现场的“校园一角”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展示了同仁堂历史连环画、同仁堂老物件、中国道地药材分布图、中药材翻板墙,以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文创产品等,吸引同学们驻足观看,成为文化节的焦点。

  中医药养生有良方 体重管理有保障

  在“中医药体重管理主题班会”上,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资深讲师带领同学们从中医角度了解体重管理与调理方法,经络拍打操和穴位推拿,为同学们解锁中医养生新技能。

  文化节特设的中医药“体重管理”趣味互动区,科普了中医针对不同肥胖证型的食养建议和方案。专门结合青少年体质特点配备熬制的陈皮山楂饮,让孩子们体验了一把中式养生的乐趣。

  “2024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暨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中医药文化节”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触摸感知中医药文化,在寓教于乐的欢快氛围中,感受绵延数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汪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