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医用级电子血压计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首页> 光明医药> 活动报道 > 正文

医用级电子血压计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来源:光明网2024-04-08 13:40

  4月7日,在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众多医疗健康企业齐聚一堂,展示最新的健康科技产品。汉王科技在本届健博会重磅推出AI创新产品—柯氏音电子血压计,集中展示智慧化医疗成果,并积极探寻战略合作,为医疗大健康行业的智慧化进程贡献力量。

  近年来,汉王科技入局大健康,专注血压测量领域,以AI技术为支撑,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血压监测服务,避免高血压的误诊与漏诊。健博会首日,汉王科技在展位现场举行“2024汉王柯氏音电子血压计发布巡展”,发布柯氏音法电子血压计,汉王大健康产品经理唐瑜在发布会上对柯氏音血压计的技术突破和功能优势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医用级电子血压计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唐瑜介绍到,柯氏音法是目前无创血压测量的医学标准,水银血压计采用的就是柯氏音法测量原理,是通过捕捉袖带放气过程中血流冲击血管产生的声音变化直接听到血压。然而,水银血压计操作复杂,易碎且存在安全隐患。《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也明确表示,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

  因此,电子血压计以其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市场主流,但准确性却良莠不齐,市场上现有大多数电子血压计采示波法原理,依据捕捉袖带气囊内震荡波通过换算关系来估算血压值,且适用范围有限制,容易造成高血压的漏诊与误诊。如何将柯氏音法原理应用至电子血压计,让其准确性更上一层楼,成为血压健康管理的重要课题和历史难题。基于在人工智能领域30年的积淀,汉王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发,最终突破技术难关,成功将柯氏音法测量原理应用至电子血压计,实现血压测量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启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医用级准确的时代。

  KSY-FF660是汉王柯氏音电子血压计系列的首款产品。该款血压计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拥有人性化设计。配备4.7英寸的LCD高清大屏,血压数据一目了然。贴心的提手和背面收纳箱设计,方便用户携带和存放。在功能方面,FF660集成了一键测量、语音播报、双用户模式、99组数据双人模式分组记录、不规则脉搏提示、App智能分析等功能,不仅适用于家庭日常血压监测,也适用于医疗场景。

  另一款产品FY730则采用了一体式设计,简化了连接导管和袖带的步骤,使血压测量更为方便。轻巧便携,重量仅为248克,附赠的收纳包使其便于携带,无论是旅行还是出差,都能随时随地监测健康。采用锂电池供电,使用TYPE-C数据线即可充电,长效保护血压健康。

  这两款血压计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相互补充,形成了汉王血压计产矩阵的初步格局。

  与本届健博会“健康共同体 科技创未来”的主题不谋而合,汉王大健康的初心也是用科技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由于柯氏音法电子化难度很大,存在硬件条件限制,例如传感器不够精准,血压信号不够清晰等,医疗企业自身很难攻克这些难关,汉王作为人工智能企业正是基于在智能识别领域30年的技术积累,才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让柯氏音法电子化成为可能,实现血压测量技术的重大突破。

  据产品经理唐瑜介绍,汉王大健康前期进行了庞大的数据搜集工作,采集了30多万人的血压数据组成大规模数据库,并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一遍遍训练、精进神经网络算法,使测量结果精准度就像医生经验值增长一样,随着海量数据的训练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就硬件设计这部分汉王大健康团队也经历了多次打磨迭代,才让柯氏音血压计精准度更进一步,和水银一样准确。其搭载的GHz级主频CPU,是市面主流示波法血压计算力的50余倍,8MB的FLASH存储空间超出主流示波法血压计60余倍,32MB的DDR高出示波法血压计4000余倍,数据处理速度超快,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提供澎湃算力的硬件支持。此外,汉王还在血压计的袖带中集成压力和压电双传感器,在神经网络算法的加持下,实现了更准确的血压听诊。

  内置的物联网NB模块,使得设备无需连接蓝牙或WiFi,只需扫描血压计底部条形码进行绑定,数据就会自动上传至汉王健康App或小程序。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血压。(袁心怡)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都世运会首金诞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