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求乙肝临床治愈 阻断走向肝癌的“通路”
首页> 光明医药> 活动报道 > 正文

追求乙肝临床治愈 阻断走向肝癌的“通路”

来源:光明网2023-07-30 20:20

  在第13个“世界肝炎日”之际,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2023年管理工作会议透露,目前我国乙肝的新发人数较之前显著降低,但目前乙肝引起肝硬化、肝癌及各种慢性肝病的负担仍较重。数据显示,中国各年龄层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20%,如何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仍是中国学者努力的方向。

追求乙肝临床治愈 阻断走向肝癌的“通路”

  提起肝炎,很多人不由自主的会想到肝硬化、肝癌,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那么,肝炎真的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吗?

  “中国肝癌年新增达41万,新发病例数占全球45.3%。而我国83.77%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细胞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5-37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在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工程(珠峰)项目2023年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不尽快进行干预,就会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很高,早诊早治,对于防治乙肝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符合条件应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

  2023年2月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强调,30岁以上,只要乙肝病毒阳性,都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指南》还强调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最大限度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高志良教授表示,对口服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多项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前乙肝表面抗原小于1500 IU/ml,且e抗原阴性的优势患者接受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更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

  “截止2023年6月底,项目已经入组慢乙肝患者31037例,实现临床治愈5681例(部分患者未完成治疗疗程),治疗随访数据完整的17429例患者中,HBsAg清除率达到30%。”高志良教授介绍说,治愈患者中近90%在48周内实现临床治愈,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率从3%-7%,显著提高至33.2%,成为全球最高水平。不同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治愈,也逐步有了一定临床证据。例如,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3-17岁的乙肝患儿临床治愈率达50%以上,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望实现47%的临床治愈率。

  目前,我国乙肝的新发人数较之前显著降低,但目前乙肝引起肝硬化、肝癌及各种慢性肝病的负担仍较重。数据显示,中国各年龄层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20%,如何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仍是中国学者努力的方向。

  据了解,2020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开展的国内第一个降低慢性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简称绿洲项目)正式启动。

  张文宏教授介绍说,绿洲项目是亚洲前瞻性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之一,目前已完成全部患者的入组;最早入组的一批患者已随访至96周;295家绿洲项目医院、基地医院40家、分中心医院255家,累计入组患者32071例,其中干扰素组22492例,核苷(酸)组9579例。

  项目阶段性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与既往研究及临床经验一致,干扰素方案治疗在优势人群中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非优势人群或许可通过延长干扰素治疗获益;干扰素治疗方案在较短观察期内,已显著降低肝癌风险。

  在会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副理事长指出,我国乙肝患者存量较大,患者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近年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并推进了“珠峰”“绿洲”等项目,旨在快速推动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慢性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降低乙肝危害,项目推进顺利,帮助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厦门特宝生物作为捐赠方,积极参与到乙肝临床治愈的重要项目中,为中国乙肝防治做出较大贡献。(李耀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会谈

  •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构建“教育-认证-就业-成长”的全链条生态,让每个飞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升空航道”。
2025-02-06 14:23
松下的重组绝非简单的业务收缩,而是日本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次战略校准。
2025-02-06 13:20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2025-02-06 09:20
不能否认,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未解决,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2025-02-06 09:23
我们知道,光速是人类已知的速度极限。1秒时间里,光可以穿越30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圈半;而在1阿秒内,光只能传播0.3纳米的距离,大概相当于一两个硅原子的长度。
2025-02-06 09:22
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确认了合声波的局部生成是由电子运动引起的,并量化了波与电子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  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刘成明说:“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合声波背后的非线性机制,特别是其普遍性和作用条件。
2025-02-06 09:49
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研究人员指出,数千个这样的单元可以通过光纤电缆连接,从而创建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大型量子计算机。为了验证这一理念,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由四个服务器机架组成的原型系统。
2025-02-06 09:35
毋庸讳言,当下中国科技产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西方技术封锁不断加码,另一边是AI、量子计算等新赛道竞争白热化。而今,创新的火炬已经点燃,当点点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声声号角激荡起创新浪潮,当信心之帆迎风鼓满,东方大国必将驶向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2025-02-06 09:29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