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日-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主办的第一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在津举行。论坛搭建起国际肿瘤诊疗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邀请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权威医学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肿瘤临床及研究领域新进展,向世界传递肿瘤防治的中国声音。
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4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肝癌和胰腺癌均被称为“癌中之王”,都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分期已偏晚,错失最佳手术时机。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肝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介入、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目前通过多手段、多学科联合诊疗,为肝癌患者制定个性化和量身定制诊疗方案的模式,可以降低肝癌患者的复发率,提高五年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伟教授介绍,比如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原先只有1%可以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获得手术机会,现在通过化疗+靶向+免疫联合治疗,医院约有20%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即使不能手术的患者,通过联合治疗,也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使患者生存期延长2-3年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新药层出不穷,我们正在努力探索挖掘这些药物更多的适应病种。同时也在探索化疗+靶向+免疫联合治疗的新策略。”陆伟书记和研究团队把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与PD1或者PDL1的免疫制剂联合使用发现,通过使用靶向药,可以打破免疫抑制,使免疫制剂能发挥更好地疗效。
“胰腺癌是目前公认的恶性度最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不足10%。胰腺癌诊治困难主要在于其起病隐匿、转移迅速。由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分期已偏晚,可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不足20%。”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郝继辉教授介绍,要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早发现、早诊断、早开展规范化多学科治疗非常关键,要结合各个相关专业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学术优势,增加手术机会、术前精准评估、减少手术并发症,以提升治疗效果。比如通过新辅助治疗,可以使一些潜在可切除的患者转化成可切除患者,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治疗疗效差,本质原因在于我们对其病理生理特征仍知之甚少,因此,开展基础和转化研究至关重要。”郝继辉院长带领团队多年来深耕胰腺癌的基础研究,关注乏氧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肿瘤与间质互作等研究方向,探索潜在可临床转化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针对胰腺癌微环境特征,开发多种纳米靶向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取得良好抑瘤效果。郝继辉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开展的“基于关键免疫靶点和新型递送系统的纳米工程化肿瘤治疗”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将为推进我国胰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强大动力。(朱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