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覆盖百城千万人,“共抗乙肝·享愈人生” 项目启动
首页> 光明医药> 活动报道 > 正文

覆盖百城千万人,“共抗乙肝·享愈人生” 项目启动

来源:光明网2022-07-29 10:05

  近日,由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和乙肝健康科普平台——“派来帮您”共同发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院长等牵头的“共抗乙肝·享愈人生”项目启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全国百城患教及乙肝公益筛查活动同步启动。

覆盖百城千万人,“共抗乙肝·享愈人生” 项目启动

  据悉,“共抗乙肝、享愈人生”公益项目汇集了全国数百名专家和医生,其中更是不乏慢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泰斗。该项目旨在帮助慢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得到更科学的治疗,提升乙肝临床治愈率,降低因乙肝导致肝癌的死亡率,以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肝炎”的重大目标。

  乙肝“不可治愈”已成历史

  “临床治愈”,意味着疾病症状已经消失,疾病也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的影响,或者是患者通过相关治疗之后,即便疾病没有得到痊愈,但是患者生活质量已经得到改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

  我国是一个乙肝病毒高发的大国。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8000万,其中肝炎患者更是高达2000余万人,而乙肝的临床治愈,已不是“新闻”。

  2015年10月,最新发布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简称《指南》)提出了“临床治愈”的概念,明确将慢乙肝患者获得停药后持久应答、HBV DNA检测不到、HBsAg消失或抗-HBs阳转,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基本正常或有轻微病变作为治疗目标,通过科学检测和监测帮助临床医生在慢乙肝诊断、抗病毒治疗监测、随访中作出合理决策,也宣告着乙肝“不可治愈”成为历史。

  双管齐下助力临床治愈

  高志良教授介绍,要获得乙肝的功能性治愈,需要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双管齐下。

  目前,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分为注射干扰素(IFN-α)和口服核苷类似物(NAs)。干扰素治疗通过有限疗程达到抗病毒和控制免疫的双重效果,患者有较高HBsAg清除率;核苷类似物治疗通过服用药物抑制病毒,可达到持久病毒学应答,但需长期治疗。

  然而,长期性地服用核苷药物也存在弊端。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陈学福教授指出,在乙肝治疗中,使用高灵敏的HBV DNA检测手段,可以发现一部分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在20-2000IU/mL水平,“这是低病毒血症的表征”。持续存在低病毒血症,可能会导致抗病毒药物的耐药,而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又需长期进行,这势必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不过这个弊端并非不可破解。对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的患者而言,在低病毒血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预防耐药,或将耐药控制在可挽救范围。

  而对接受干扰素和核苷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理想治疗终点是获得持久免疫控制,也就是在临床治愈后,继续用药巩固疗效达到可以停药的水平后,便可遵医嘱停药,并进行定期检查。

  “享愈人生”推进“天下无疾”

  不少乙肝患者以及尚未开始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携带者,因为急于摘掉乙肝帽子,落入不良商家的圈套,服用所谓的偏方、秘方或采用毫无科学依据的虚假疗法,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部分乙肝患者更是由于错过最佳干预、治疗时期,使本可治愈的病情恶化成肝硬化、肝癌等不可逆转的重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晓红表示:“慢性乙肝患者的疗程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治疗用药后,除了指标差异悬殊外,有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治疗两三个月后觉得指标没有明显改善……焦虑会导致部分患者随意更换药物、停药,甚至听信偏方,给医生的诊疗带来巨大的困难;也有部分患者在治疗稍有改善后,自行停药、没有按时服药,导致耐药性产生、病情反复,增加了治疗难度。”

  树立科学治疗理念和良好的医从性,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医学界的共识。为此,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和“派来帮您”平台共同启动了“共抗乙肝、享愈人生”公益项目。这是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为促进医患沟通,实现“天下无疾”迈出的关键一步——畅通患者与医生间的沟通渠道,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患者能够科学合理地看待慢性乙肝,并接受治疗,提高医从性,最终提升乙肝临床治愈的比例,降低因为乙肝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在“享愈人生”医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分享一些最新的治疗成果、临床案例。患者还能通过拍派来帮您这个平台,随时向医生抛出问题,并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定期复查,以此提升、巩固治疗效果。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和“派来帮您”平台还联合了全国超百家医院,共同开展百城公益乙肝筛查活动,帮助患者早筛查,早防治;同时,线上线下的患教会、案例分享会也陆续于各地开展,预计覆盖人群将超过千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举行

  • 安徽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