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近日,我国首个聚焦成人疫苗政策体系的多学科跨领域专家共识——《中国成人疫苗接种健康促进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共识》聚焦成人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与健康价值,针对我国成人免疫规划短板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推动成人免疫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共识》由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近50位专家学者共同制订。《共识》发布后,多位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从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和医防融合基层探索等角度,对共识内容及其实施路径进行解读,进一步重申成人疫苗接种对推动我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深远意义。
成人免疫价值凸显,提升覆盖率任务紧迫
当前,我国在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成人疫苗接种覆盖率仍处于极低水平。针对成人疫苗接种的现状,《共识》执笔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主任刘珏教授表示,“学术界在疫苗对成年人群重大疾病健康保护作用上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但是一直以来,疫苗在成年人群中的‘应有作用’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根源在于体系间的堵点与卡点。例如,目前疫苗接种与临床诊疗相对脱节,支付形式较为单一等,是当前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也是国家大力推动医防融合、医防协同的初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迟春花表示,《共识》的发布主要基于我国当前成人疫苗接种率极低的现状。以2021年为例,18-59岁成年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0.52%。为此,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共识》建议,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且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教授表示,“疫苗的接种不只是对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价值,对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慢阻肺病为例,在我国有1亿人之多,他们的急性加重甚至死亡大多由呼吸系统感染直接或间接导致,其中流感、肺炎比例很高。所以在慢阻肺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尤其重要。”
近日发布的《国家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及管理实施指南2025》中,也将肺炎、流感疫苗等疫苗的接种作为常规的管理手段之一。杨汀认为,当前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疫苗的接种率极低,甚至会出现越是该接种疫苗的人群,越“不敢打”越“打不到”疫苗的情况。这不仅是患者接种意识薄弱的问题,也关系到医务工作者对疫苗的正确使用和认知、相关机制保障等系统的问题。在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际,正是推动疫苗健康促进的最佳时机。
医防融合加快推进,接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共识》建议,通过医防融合推动诊疗、检测、咨询和疫苗接种一体化服务,打通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迟春花表示,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需将预防置于更突出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合作。
迟春花认为,尽管成人疫苗接种方面尚存不足,但从她观察到的变化已显现向好趋势。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起步较晚,自2015年开始培养全科医生。然而,陆续出台的政策提供了大量支持,包括基础医疗规范化、医防融合、患者教育等工作已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
对于全龄人群疫苗接种率的提升,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探索并积累了有益经验。例如,北京、西藏实行政府采购,为老年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也推行同类政策;福建、江苏、浙江、深圳、重庆、陕西延安等地则率先将流感等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有效减轻群众接种负担。福建三明将成人疫苗的接种纳入紧密医共体总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等形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层探索深入开展,疫苗处方试点初见成效
《共识》建议,要推进全科医生疫苗处方,发挥全科医生在医防融合与成人免疫中的健康教育作用。近年来,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内蒙古、陕西等地已通过省级统筹,系统部署疫苗处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接种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路径。
迟春花认为,医防融合的本质在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型,而全科医生则是这一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连续性照护、资源整合、政策执行及健康教育四大能力,将预防理念贯穿于全科医生诊疗的全过程,旨在实现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的目标。提升适宜疫苗接种率是达成此目标的关键工作之一。未来,随着全科医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能力提升,医防融合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南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朱玲介绍,2024年,南岸作为重庆市率先开展疫苗处方区域,面临医防协同壁垒、系统数据孤岛、基层人员操作标准不统一等重重困难。“我们始终秉持‘人民健康至上’的信念,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将以上问题逐一攻克。在重庆,自费疫苗可以用医保个人支付,在南岸,疫苗也早已纳入HIS系统,临床医生可随时开出处方。”
朱玲同时提到实践中的挑战,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仍需完善,同时,疫苗费用纳入药占比考核的问题也亟待政策突破。
对于成人免疫接种体系的未来路径,刘珏认为,“成人疫苗接种体系的完善,不是单独靠疾控中心或者接种门诊就能解决的,需要卫健、疾控、财政、医保、企业、医生、社会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这也是‘社会共治’理念的缩影。成人疫苗健康促进,能够为应对未来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不确定性筑起一道确定性的科学防线。这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