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2日是第17个世界肺炎日。作为导致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肺炎球菌这位“隐形刺客”,不仅会引发肺炎,还可能导致儿童脑膜炎、菌血症、菌血症性肺炎等严重疾病,每年夺走全球70万—100万5岁以下儿童的生命。为解决这一难题,人类用百余年科研筑起一道疫苗守护健康的防线。
从“看见”细菌到“教会”免疫
1881年,科学家巴斯德与施特恩伯格分别成功分离出“肺炎球菌”。次年,巴斯德团队提出了疫苗接种的设想。科研之路并非坦途,直到1911年,首支全菌体肺炎疫苗才问世。
随后,科学家们发现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是致病的关键,多糖疫苗自此登上历史舞台。但多糖疫苗对2岁以下婴幼儿几乎无效。如何才能保护免疫力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群体?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将荚膜多糖与蛋白质载体结合,能显著增强免疫应答,结合疫苗由此诞生。这一难题也得以突破。
简单来说,多糖疫苗虽能激发抗体,但效果短暂,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记不住”病菌,难以形成有效防护。而结合疫苗,则像配备了“导航系统”,能精准激活婴幼儿免疫应答,形成强大的“免疫记忆”。这一突破,让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真正成为婴幼儿健康的守护者。
2000年,全球首款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获批上市,婴幼儿肺炎预防进入新纪元。数据显示,在美国引入PCV7疫苗5年后,1岁以下儿童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了77%,1岁儿童降低了83%,2岁儿童降低了73%。可见,疫苗技术的升级对于生命的守护带来了质的飞跃。
创新疫苗技术筑牢儿童健康防线
在我国,肺炎球菌疫苗的普及同样是一部精彩的奋斗史。
过去,国内广泛使用的23价多糖疫苗仅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家长若想为孩子选择更好保护的疫苗,只能依赖价格较高的进口疫苗。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科学家经过数十年科研攻关,实现了国产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不断迭代更新,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
2025年6月20日,由我国创新细菌性疫苗领军企业康希诺生物自主研发的优佩欣®(PCV13i)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这款疫苗的研发完全基于中国人群肺炎球菌流行病学数据,真正做到了‘中国定制’。”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介绍,优佩欣®(PCV13i)以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为主、破伤风类毒素(TT)为辅的双载体蛋白组合策略。这一创新设计有效降低了免疫干扰,提升免疫效果,是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此外,研发团队基于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对19F、19A、7F和3型这四种中国儿童肺炎球菌病疾病负担最重的血清型进行重点优化。试验数据显示,优佩欣®(PCV13i)可针对这四种血清型提供更优保护。
2025年10月24日,优佩欣®(PCV13i)疫苗,在天津滨海新区蓝卡社区医院完成首针接种,并在全国多个省份同步展开接种工作。我国肺炎球菌疫苗正式进入产品多元化、技术迭代升级的新阶段,为婴幼儿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提供健康保障。
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郝元涛呼吁,应进一步强化肺炎结合疫苗的接种,响应国家“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健康发展战略。如今,“预防优于治疗”已成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界的共识。(张佳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