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50天,“进博老友”再赴约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50天,“进博老友”再赴约

来源:光明网2025-09-16 17:38

  光明网讯 再过50天,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记者获悉,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美敦力此次将以“探索医疗科技未来”为主题,携百余款创新医疗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全面呈现在智能医疗领域的最新探索与创新实践。

  “进博会是连接全球创新与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七年来,依托这一开放平台,美敦力成功实现了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战略升级,并见证了创新成果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关键跨越。”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迈入第八年,我们期待能够继续借助进博会的强大影响力和溢出效应,深化‘全球智慧本土化、中国创新全球化’战略,让更多源自中国的医疗科技成果,普惠全球患者。”

  进博持续“上新”,智能领域创新产品首发亮相中国

  今年,美敦力将带来6款首展产品。其中,亚太首展的美敦力全球首款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Inceptiv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24年最具突破性的创新之一,并斩获2025年“慢性疾病治疗解决方案”爱迪生奖。这项轻薄小巧的系统能够“倾听身体发出的声音”,感知不同动作下脊髓生物信号的变化并实时自动调整刺激,以帮助慢性疼痛患者获得更加持续一致的解决方案。

  5款中国首秀展品集中展示了美敦力在心脏相关疾病诊疗的前沿智能突破。其中,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最新“黑科技”-Affera标测与消融系统是电生理领域前所未有的“航空母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医生通过这套“一站式集成平台”,能够完成从发现心脏问题、精准定位病灶,到实施治疗、确认效果的完整流程。同时,配合Sphere-9一次性使用脉冲射频双能量消融导管,其导管前端可变形展开为一个直径9毫米的网状小球,实现“看”病灶(采集诊断数据)、“打”病灶(双能量消融),“验”病灶(反馈治疗效果)。原本一台手术可能需要更换多根导管来完成这些功能,如今仅需这一根即能达成,有望提升手术效率和操作精准性。

  另一款智能代表的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FFR技术(血流储备分数)‌,也是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的关键评估手段之一。CathWorks FFRangio系统融合先进计算科学和人工智能,突破了传统带导丝导管FFR操作复杂度及充血药物使用的瓶颈,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便捷、快速的功能学评估方式,有望推动冠脉功能学从“选择性工具”走向“常规临床实践”。

  此外,美敦力自主研发的、用于右心室植入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经静脉OmniaSecure植入式除颤电极导线,其直径仅约1.6毫米,通过缩小导线体积预期降低静脉闭塞、三尖瓣反流等长期风险,为心脏性猝死(SCA)高风险患者提供更加长久的解决方案;Avalus Ultra人工心脏瓣膜采用动物心脏组织制成,高度模拟人体天然瓣膜功能,旨在替代病变瓣膜恢复心脏正常供血,以解决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问题,有望为中国数千万瓣膜疾病患者提供“旧门换新”的创新解决方案。

  创新价值“共享”,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医疗”的临床落地

  作为进博会最早的跨国医疗科技合作伙伴之一,美敦力借助进博“加速度”,不仅实现了30余款“明星展品变商品”,更在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找准“中国节奏”,持续以创新科技推动中国智能医疗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美敦力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赋能,实现医疗技术的突破。在神经科学领域,美敦力脑机接口领域的战略性产品、最新一代可感知、可充电脑起搏器Percept RC*预计将于今年获批,有望造福中国罹患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由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本土制造的NIM-Eclipse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其通过对脑电/肌电/诱发电位的监测,帮助医生实时快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该产品已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Signia芯片智能吻合平台可通过传感器实时侦测组织厚度,帮助术者实现基于组织差异的智能控制个体化手术方案。用于慢性鼻窦炎场景的StealthStation Flex ENT耳鼻喉专用术中电磁导航系统,可在术前推算鼻窦内、颅底内部的导航精度,助力优化手术策略,帮助减少重大并发症。该产品目前正陆续覆盖全国各省市。此外,美敦力新一代无创脑部与区域氧饱和度监测平台PM7100脑部与区域组织氧饱和度监护仪,也已完成获批并即将上市,该产品可在医疗环境下实现无创监测,为围术期低脑氧事件提供“即刻预警”。

  在推动早期治疗及规范化全病程管理层面,美敦力智能融合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正不断拓展临床应用场景。Barrx内镜下射频消融系统通过能量统一、深度可控的消融方式治疗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如食管上皮内瘤变、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在消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帮助降低术后并发症。诞生于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的美领先行智慧血糖管理工作站,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让医护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实现“看糖调糖”,从而协助优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接受及时的治疗。

  此外,适用于腔内主动脉覆膜支架和自体动脉之间的固定和密封Heli-FX EndoAnchor系统,已于2024年正式开始粤港澳大湾区临床应用。全球首个获得美国、欧盟和中国三个主要区域获批上市的高血压介入治疗器械系统Symplicity Spyral RDN系统,已在国内实现百余例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Pipelin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也在进博溢出效应的助力下,使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疗法在我国进一步得到普及。(记者 战钊)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