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5—17日,2025CACA华中整合肿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评审会议同期召开。
作为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7+1”全国区域化整合肿瘤学大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本次大会紧扣“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核心主题,精心规划1个主会场与15个分会场,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形式,为肿瘤领域同仁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与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评审会议同期举办,备受瞩目。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副理事长赫捷院士、沈洪兵院士等众多业内权威,以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勇等领导出席。
樊代明院士致辞
樊代明院士介绍道,中国抗癌协会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肿瘤学界发展,过去七年通过“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立大规、办大刊、开大讲、进大学、绘大图、举大考、立大项、发大作、颁大奖、明大势、开大播、建大营、拓大疆、结大果”等十七项重点工作,在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将这些工作比作“珍珠项链”,在“整合医学”理念下串联,形成强大合力。同时,结合河南中医发源地的底蕴,强调本次会议聚焦“中西医整合治疗肿瘤”的重要意义。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赫捷院士表示,肿瘤防治已至转型关键期,需以《健康中国 2030》为纲,推动关口前移。他分享国家癌症中心在筛查、监测、区域布局的成果,强调整合医学是实现“从预防到康复”全链条管理的核心,期待华中探索适配区域的整合模式,为全国提供经验。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勇则细数了河南防控成果:建成三级防治网络,创全国首个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累计筛查超1600万人次,食管癌发病、死亡率双降,“两癌”筛查连续 8 年成民生实事,5年生存率超全国均值。他表示,河南将以整合理念为引领,持续提升防治水平,守护中原百姓健康。
大会主旨报告分为三个环节,涵盖肿瘤诊疗多个方面。
在“询证与精准并行,夯实诊疗基础”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总院长李晔雄教授解读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与治疗建议,结合淋巴瘤、乳腺癌案例,强调以高等级证据指导可治愈肿瘤诊疗,审慎用低等级证据探索,为临床决策树立科学标尺;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袁双虎教授分享基于PET扫描的个体化自适应放疗提升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研究;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剖析中国食管癌现状及防控策略。
“防控与创新齐驱,拓展防治边界”环节中,“从高危人群锁定到全流程管理,构建‘早筛—早诊—早治’闭环,为区域癌症防控提供可复制模板。”中国抗癌协会安宁医疗专委会主委、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毛先海说道;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口腔颌面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伟教授聚焦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剖析其发病隐匿、进展迅猛的特点,分享免疫联合治疗等新策略,为攻克这类罕见、难治肿瘤提供思路;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常委、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斌教授围绕周围神经侵犯对胆囊癌外科治疗的影响,从解剖机制到手术策略优化,解析如何降低周围神经侵犯带来的复发风险,提升胆囊癌根治效果。
“体系与探索共进,驱动防治升级”环节,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常委、湖北省肿瘤医院张敏教授介绍了湖北癌症防控实践及成效;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委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刘欣教授分享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相关内容及多原发与不明原发肿瘤诊疗新进展;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玮教授探索溶瘤病毒疗法治疗难治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潜力。
本次大会的15个专题分会场,覆盖CACA中西整合大会、食管癌大会、口腔颌面整合大会等领域,全面覆盖肿瘤诊疗关键学科与前沿方向。从前沿理念探讨到临床实践分享,从专家引领到专业深耕,全方位推动肿瘤防治多学科融合与全流程覆盖。
此次大会汇聚全国肿瘤防治力量,在中原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未来,华中地区将以大会为契机,深化肿瘤整合防治理念与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筑牢肿瘤防治中原屏障。(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