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罕见病诊断壁垒难破时,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愈发显得力不从心。8月8日,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召开,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办,以“融合创新,智领未来”为主题,用近百场前沿分享给出破局答案:唯有多学科深度协同与前沿技术临床转化双轮驱动,才能重构胸部疾病诊疗新生态。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的致辞直击行业痛点:当AI成为医生的“数字分身”,数据成为新的“听诊器”,医疗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这种转向在院士论坛中得到充分印证——房建成院士的超高灵敏极弱磁成像技术,让疾病诊断突破传统影像边界;王振常院士解析的医学影像创新,展现了算法重构诊断逻辑的无限可能。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在《疫苗的贡献与未来思考》报告中,回顾了疫苗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并介绍了未来相关疫苗的研发方向。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魏于全院士的《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治疗研究进展》讲座,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院士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报告中介绍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相关内容。院士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内容涵盖胸部疾病诊疗的多个关键领域,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深入思考。
论坛环节,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晓北带来《科技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报告,结合医院实际,阐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为胸科医院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进行了《肿瘤患者伴发精神心理障碍多学科诊断用药康复全程干预首都医科大学专家共识发布会》的报告,将为肿瘤患者的全方位诊疗提供重要指导,体现了胸部疾病诊疗中人文关怀与精准医疗的结合。
大会设置的20个专业分论坛,堪称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场。从肿瘤免疫治疗到中医介入方案,从重症监护到精神心理干预,覆盖胸部疾病诊疗全链条。
据了解,北京胸科医院从1955年的中央直属结核病研究所、中央直属结核病医院,到如今的现代化综合三甲医院,光影流转间,展现了医院从青灰小楼到新医疗综合楼的沧桑巨变,更镌刻着一代代医者用热忱与汗水书写的生命史诗。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晓北在发言中表示,从1955年走到今天,北京胸科医院已经走过70个春夏秋冬,从建院初期为国抗痨到2025年医院在胸部疑难重症领域的卓有建树,一如既往地护佑着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也为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做着贡献。(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