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华大学与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发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复发关键机制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清华大学与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发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复发关键机制

来源:光明网2025-01-21 15:49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等疾病多年来困扰着全球数亿患者,其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嗅觉丧失和头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随着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的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更为严重的是,手术和药物治疗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极易复发,成为医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1月16日,北京时间,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罗教授团队,以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建斌副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免疫机制,找到了导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反复发作的“真凶”——一类特殊的记忆性CD8⁺ T细胞。这项研究为疾病治疗的全新方法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突破性成果。

清华大学与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发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复发关键机制

  十年研究揭示鼻病顽疾的潜在病因

  该研究聚焦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免疫学机制,通过长达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一群与众不同的记忆性CD8⁺ T细胞在疾病复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健康人体中,记忆性CD8⁺ T细胞是保护人体免受病毒侵害的重要免疫细胞,能够迅速识别和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然而,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体内,这类细胞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性。研究团队发现,这些T细胞分泌一种特殊的颗粒酶K,而非传统的颗粒酶B。颗粒酶K能够直接激活人体的补体系统,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并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这些细胞具有极高的活跃性,会反复迁移到鼻部组织,持续加重炎症,最终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

清华大学与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发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复发关键机制

  “免疫卫士”成疾病复发“元凶”

  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颗粒酶K在慢性鼻病复发中的关键作用,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针对颗粒酶K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清除或抑制CD8⁺ T细胞中的颗粒酶K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颗粒酶K和记忆性CD8⁺ T细胞不仅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重要因素,还可能成为预测疾病进展和治疗响应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开创性研究或将改变治疗格局

  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中,这一研究成果为开发针对颗粒酶K的精准靶向药物铺平了道路。通过抑制颗粒酶K,可能有效减少疾病复发,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祁海教授表示,团队已筛选出针对颗粒酶K的候选抑制剂,并计划进一步推进临床转化工作,希望尽快将这一突破性成果转化为能够惠及患者的实际药物。张罗教授也强调,这一研究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完美结合,未来将加快临床试验步伐,为患者带来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治疗手段。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发现了一类全新的记忆性CD8⁺ T细胞亚群,还解析了颗粒酶K通过激活补体促进炎症的全新通路,提出了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代表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的全新免疫学机制。研究成果为开发新型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其发表标志着中国学者在慢性鼻病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清华大学与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发表研究 揭示慢性鼻病复发关键机制

  据悉,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清华大学王建斌副教授和刘欣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同仁医院蓝凤研究员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和基础医学院的多名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还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等多项资助。

  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不仅推动了国际慢性鼻病研究领域的进展,也为解决长期困扰医学界的治疗难题带来了曙光。这一突破性研究有望通过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提升数亿患者的生活质量。(华建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科技赋能 万象"耕"新

  • 海南:食用菌科技小院助农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