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程管理乳腺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首页> 光明医药>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程管理乳腺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光明网2024-11-20 17:20

  乳腺癌的诊疗现状如何,有哪些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如何做好患者的全程管理?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莫雪莉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教授一致表示,乳腺癌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早筛、早诊到治疗康复,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三位教授建议,女性应关注自身的乳腺健康,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乳腺癌;鼓励乳腺癌患者在康复阶段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活动、适当运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呼吁医疗界和社会各界继续推动乳腺癌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提升生存率 早筛早诊很关键

  《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增乳腺癌发病人数接近42万人,居全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首位。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加强,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逐步提升,但庞大的患病人群给全社会带来的疾病负担依然沉重。

  殷咏梅教授介绍,随着乳腺癌早筛、早诊、早治“三早”理念的推动以及治疗手段的丰富,乳腺癌的治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虽然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0%,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患者生存现状仍不容乐观。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筛查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当前我国乳腺癌的筛查工作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莫雪莉教授建议,对于40-69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可以两年做一次X线筛查,由于东方女性乳腺组织比较致密,通常要在乳腺X线筛查之外,增加一个超声筛查,从而提高筛查的阳性率。对于乳腺癌高危因素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以上检查,对于个别人群,还可以增加磁共振的筛查。

  不过,由于目前乳腺X光筛查可能存在假阳性、辐射性等问题,王红霞教授表示,开发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无创性乳腺癌生物标志物将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她率领的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开发出易于获取且稳定可靠的筛查手段,用于乳腺癌无创筛查和诊断。

  坚持“三分”治疗原则 多学科协作提高治疗效果

  莫雪莉教授表示,乳腺癌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根据“分期、分类、分型”的原则进行治疗。其中,早期患者主要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所谓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分期、分型为患者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不能手术或者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即晚期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某些情况需要考虑局部治疗,通过这些综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实现慢病化的管理目标,延长她们的生存期,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MDT诊疗是实体肿瘤治疗、多学科诊疗的一个标杆。通过MDT诊疗模式,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目前达到了83.2%。她强调,采用MDT模式治疗乳腺癌,在促进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改善了乳腺癌患者诊疗的体验和治疗效果。

  另外,乳腺癌MDT对于医院的诊疗能力和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个团队不仅要有乳腺专科医生,最好还要有专门从事乳腺肿瘤的病理、影像、超声、放疗科医生以及心理、营养医生的支持,甚至还要借助心内科等同道共同为患者解决问题,所以也要求多学科诊疗水平不断在规范中提高。

  全程管理 需要多方维护

  乳腺癌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心理压力和社会适应问题。“乳腺癌患者病情控制和生存期延长,实际上是患者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提倡对患者进行全疗程、全周期管理。”王红霞教授表示,对于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早期术后康复,以及后续病情管理,临床医生会有一个比较详尽的指导计划:术后两年内,建议一般3~6个月进行一次术后常规复查;2~5年期间,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和病情复查;5年之后即达到病理上的治愈,可以每年进行一次随访即可。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和医生的配合更加重要。王红霞教授说,这部分患者后续会进行内科治疗、维持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方式的应用,需要更严密地监测和评估治疗中产生的副反应和疗效评价。所以,出院后患者的全程管理需要医患间密切配合。

  另外,患者的治疗疗效,除了取决于临床用药和管理之外,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她的全程康复和管理问题,需要多渠道参与、多角度维护、共同努力来营造最佳的全程管理效果。

  莫雪莉教授表示,除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亲人的关爱外,患者组织的帮扶也能对患者起到鼓舞和鼓励的作用。

  作为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殷咏梅教授表示,CSCO针对目前乳腺癌患者未满足的健康需求,持续推动乳腺癌患者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今年的CSCO年会期间,专委会特别邀请了多位肿瘤科普专家分享患者教育经验,启迪更多临床医生参与到肿瘤科普行动中。

  面向未来,殷咏梅教授希望可以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和技术,进一步拓宽患者教育的手段,向一些大众传播最新的乳腺肿瘤防治信息。同时,也希望结合更新的科学技术,提升乳腺癌大众科普、患者教育的效率,提高乳腺癌筛查的准确率,为公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欧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铁路物流运输助力春耕生产

  • 辽宁营口:“北粮南运”运输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