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眼科药物GPN00833国内III期临床成功达到临床终点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创新眼科药物GPN00833国内III期临床成功达到临床终点

来源:光明网2024-11-04 20:49

  11月4日,港股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远大医药五官科板块眼科方向传来利好:公司用于眼科术后抗炎镇痛的全球创新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完成了国内III期临床研究并成功达到了临床终点。

  GPN00833临床优势显著,海外已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根据公司公告,GPN00833为一款抗炎镇痛类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其主要活性成分丙酸氯倍他索是一种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具有高效的局部抗炎活性和较强的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同时,其独特的纳米制剂工艺有效解决了激素产品低水溶性导致的生物利用度低及安全性风险。

  该产品于2023年4月在国内获批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I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了255例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研究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旨在评价GPN00833用于治疗中国人群白内障手术后炎症和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的主要临床终点为评估白内障手术后至疗程结束的眼部炎症完全消失的受试者比例,次要临床终点为手术后至疗程结束的疼痛完全缓解的受试者比例。其中,消炎的指标为从术后第8天至第15天前房细胞计数为0;止痛的指标为从术后第4天至第15天疼痛评级为0。

  研究结果显示,GPN00833可迅速且持久地清除眼部炎症和治愈眼部疼痛,效果在临床及统计学上均显著优于安慰剂。同时,该产品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且药代动力学特征也符合预期。海外注册方面,该产品已于2023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眼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GPN00833或填补相应临床需求

  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方式及用眼场景、强度的改变,带来了更多眼科市场需求。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眼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100亿元人民币。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以22.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的约202亿美元,超过同期全球眼科药物市场的增长。

创新眼科药物GPN00833国内III期临床成功达到临床终点

  以白内障手术为例,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2年中国每百万人中只有2,794例白内障手术,而美国同期每百万人中有8,580例白内障手术。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力争实现全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3,500以上。东吴证券研报预计,随着我国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到2030年,我国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约为557亿元,2020年-2030年CAGR为10.38%。

  据悉,GPN00833在内的激素眼用制剂是目前治疗眼部炎性反应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快速有效控制眼科术后的炎性反应和病情。但受限于眼用制剂技术能力,目前我国激素眼用制剂市场主要由进口产品主导,该细分市场近十年无新产品上市。从目前已上市的激素眼用制剂如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来看,其成分多为传统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引发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从而诱发或加重感染。GPN00833基于其在临床试验中已被验证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优势,未来有望填补这一迫切的临床需求,产品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推进眼科创新产品研发,实现业务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远大医药作为我国主要的五官科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综合企业之一,其在售产品管线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产品治疗领域覆盖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科室疾病,覆盖了化学制剂、中药制剂及健康产品,包含处方药、OTC、器械、消费品等几大类别,院内院外全渠道覆盖,并打造集“预防+治疗+保健”为一体的“大五官生态圈”。

  在创新研发方面,远大医药储备了治疗“近视”、“干眼症”、“翼状胬肉”、“眼科术后抗炎镇痛”、“蠕形螨睑缘炎”和“蠕形螨导致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多款全球创新产品。

创新眼科药物GPN00833国内III期临床成功达到临床终点

  其中,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创新产品CBT-001于2023年3月获批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干眼症的小分子多肽药物GPN00136 (BRM421)于2023年4月获批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研究;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创新药物GPN00884于2024年6月完成中国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给药;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及蠕形螨导致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全球创新眼用制剂TP-03于2023年10月完成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海外注册方面,该产品已在2023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目前FDA批准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针对蠕形螨睑缘炎的药物。

  远大医药表示,本次GPN00833国内III期临床顺利达到临床终点是公司五官科板块眼科方向的又一次重大里程碑进展。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针对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加大对全球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投入。未来,公司该板块将秉持中西联合和药械同治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行业影响力,实现业务领域新突破。(逸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