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来源:光明网2024-10-30 14:13

  从基因奥秘的初步探索,到癌症抗争的艰难历程,人类在生命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求索,而这一切,都被一位卓越的医生、作家悉达多・穆克吉以深邃的笔触记录在了他的《癌症传》《基因传》《细胞传》三部作品中。

  悉达多·穆克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优秀的医生,还是获得普利策奖的知名作家,一位医生业余写作却拿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悉达多·穆克吉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副教授、普利策奖得主、《细胞传》《基因传》《癌症传》作者

  他花了6年的时间,对癌症进行了综合全面的梳理,最终写成《癌症传》。他多重视角审视癌症,讲述了人类医学与癌症抗争的历史,从麻醉与消毒手术的完善到提出根治主义手术,再到人类发现能够用于治疗极个别癌症的化学药物的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的成熟。这本书获得2011年的普利策奖,还被《时代周刊》评为“1923年以来有影响力的100本英语书之一”。

《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如果癌症是人类身体发生病变之后的魔鬼,那么是何种力量在此之前维系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呢?在《基因传》中,穆克吉探讨病变发生之前生命的常态。这本书以孟德尔的菜园作为开头,随后镜头转到了优生学家高尔顿身上,而后又前进到了20世纪的生物学,基因改变了生物学,基因改变了医学。但是最后,它开始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这本书出版后迅速高居亚马逊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中文版出版仅3个月,跻身最受关注图书榜非虚构类No.1的宝座,登上近30家媒体榜单,豆瓣斩获8.6高分。

《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悉达多·穆克吉一生都在和细胞打交道。《细胞传》讲述了发现细胞和细胞作用的故事,也是在回顾人类自我探索的历程。其实,细胞进入我们的视野只有几个世纪,但如今,人类已经初具操控细胞的能力,尽管仍不完备,但已能让我们憧憬未来的医学,以及可能由此诞生的新型人类。这些内容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也为攻克诸多世界性医学难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细胞世纪已经到来,未来人类可以修复与重建更好的自我。

《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10月16日,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官宣悉达多·穆克吉新书《细胞传》中文版全面上市。同时,邀请到印度裔美国医生、科学家和作家、《细胞传》作者悉达多·穆克吉,研究员/副主任医师、《细胞传》译者、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马向涛,癌症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菠萝),共同探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其对现代医学的深远影响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细胞传》新书分享:“新人类” 新未来 细胞疗法能否成为抑郁症、癌症等疾病的治愈之光?

马向涛博士

  以下是对谈内容部分摘取。

一部细胞的微观历史 一本关于“一切”的书

  马向涛:

  《癌症传》《基因传》在中国上市后深受读者喜爱,您也因《癌症传》一书获得普利策奖,《基因传》也得到了很多的青睐,《细胞传》更是拿奖拿到手软。请问穆克吉医生,您撰写这三部书的初衷是什么?每本书的讲述方式和写作心情是否有所不同?您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知识或者信息向读者传递什么理念?

  穆克吉: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写《细胞传》这本书的初衷是反思三条法则,首先,我倾向于创作有关知识空白领域的书籍。大家都知道,就医学和生物学而言,鲜少有全面适用的法则,实际上,真正全面适用的法则仅有三条:第一是进化论,第二是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第三是细胞学说,即所有生物皆由细胞构成这一事实。

  颇为有趣的是,关于进化的书有几千本,关于遗传学的书也有上千本,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作品。然而,在细胞生物学的历史方面还没有直接相关的书籍,这便是我的第一个灵感来源。

  第二个灵感是,当我开始写这本书时,我们刚刚开始出于医学目的而操控细胞并开启了一个叫作细胞医学的新领域。我也深度参与其中,因为我正在制造细胞药物,所以,我开始理解细胞是可以移植的,细胞医学由此诞生。

  第三个灵感是,我们遭遇了新冠大流行。当然,要理解这场大流行必须了解病毒学,我本可以写一本关于病毒学的书,但是要真正理解新冠对人类有何影响,你必须了解细胞生物学、免疫系统,甚至需要了解人是如何接种疫苗的。

  总的来说就是这三个方面,第一是还没有多少专门写细胞生物学的书;第二是我们正在发明细胞药物;第三个是我们需要面对大流行,我们需要提出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工作的问题,我将这三方面整合并连贯成为这本书。

  第二个问题是这本书与《基因传》《癌症传》有何不同。这是一本非常难写的书,因为当你着手写一本书,首要考虑的就是时间问题,或者说时间顺序。写一本关于癌症的书,时间很容易把握,因为只有一个追求,这个追求就是朝着越来越多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预防措施前进,所以你可以描绘出一条时间线,事实上,在《癌症传》背后就有一条时间线。类似地,在《基因传》中也有一条时间线,从首次发现遗传的孟德尔开始到这之后其他伟大的科学家,如贝特森、沃森和克里克、罗莎琳・富兰克林等等。

  但是,在细胞生物学中很难画出一条时间线,因为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它不像基因、也不像癌症,我们有数千种细胞,它们的发现轨迹无法构成一条时间线。

  你们可能会有大量的困惑,(因为如果按照线性时间顺序叙述前人研究细胞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一页在说脑细胞,而下一页转而谈论肝细胞什么的,再翻一页内容变成了免疫细胞。所以我不得不改变这本书的结构。我认为对任何作家而言,无论是写小说还是非虚构作品,书的结构,即书的骨架是最重要的,这是作家所做的最具创造性的事情之一。所以这本书非常不同,每一章都是一种特定细胞的微观历史并且每一个部分都是特定细胞系统的历史,所以它非常不同。

  这是一本非常难写的书,因为必须在所有内容中保持一条叙事线索,时间顺序或时间不再是的朋友,我必须找到另一种方式来描述这一切,因此 这本书的组织方式非常不同。

  马向涛:

  您在撰写《细胞传》这本书时有哪些案例或者故事让您觉得印象深刻?

  穆克吉:

  确实有很多故事。当我开始写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是一部关于细胞和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因为生命本身就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它涵盖了所有的医学领域。在《纽约时报》上,这本书的一位评论者写道:“这本书是关于一切的吗?”所以这一直是个问题,你不能写一本关于一切的书。所以,这本书最终回到了一个问题。

  我认为这本书的基调每页都在变化,有非常个人化的故事,比如一个关于我自己与抑郁症斗争的故事;有关于发现的故事——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学生时,发生在实验室的一些令人振奋、愉快的故事;还有历史故事,那些我试图让人们思考的一些历史故事,比如出生于代尔夫特的列文虎克,他甚至不是一个职业科学家而是一个业余科学家,他痴迷于制作镜片,并将它们安装在黄铜板上,最终制成大约500台显微镜,他是继罗伯特·胡克后第一批看到活细胞的人之一。

  这本书的语气、特点每页都在变化,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它很有趣,但有时又很悲伤,它充满了发现,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故事。事实上,这就是我喜欢的写书方式。与其思考一本书,我想应该把我所有的书看作一系列的链接和故事。

  马向涛:

  穆克吉医生讲到的列文虎克,是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位布商,他没有受过真正的科学训练,所以这种故事实际上是更抓人。这也是穆克吉的文笔巧妙之处。

  下面,想请李治中博士分享一下阅读《细胞传》之后的见解和感受。

  李治中:

  《细胞传》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这本书不仅能让大家能学到知识,还能思考人生。好莱坞电影一般写到三部曲的时候就越发式微,但这本《细胞传》我认为是穆克吉的三本书中最特别的,它涉及到了很多我们学习时遗漏的细节,可能很多发现我们都无法想象它的历史是怎么来的。看过这本书后,大家会对我们现在的科技和医学有更深的感悟。

  马向涛: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细胞传》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收获呢?

  穆克吉:

  我认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我们需要明白这是一本关于理解生命以及细胞单元如何构成整体的书,当然 这也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但与《基因传》和《癌症传》不同,这本书有很多不确定性。这是一本关于谦逊的书,这是一本关于为了理解还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的书。

  如何能从像细胞这样简单的单元构建出这样美丽而复杂的人类,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习的东西,了解到科学可以开始解决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但理解所有的这些内容需要时间。

  李治中:

  《细胞传》里面涉及的门类是非常非常多,在短期内能压缩到成为一本书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即使在这么短的篇幅,细节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其实蛮好奇,穆克吉教授是怎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查到这么多的资料 之后怎么把它浓缩成这本书的?

  穆克吉:

  这本书最初被写出来的时候几乎是真书大小的三倍,然后我就得不断删减。我经常对那些问我写作技巧的人说,写作的技巧实际上是编辑的技巧,写作比编辑容易。创作一本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编辑需要非常小心地决定删除什么和拿走什么,以便留下一些本质的东西。我认为我的三本书《基因传》《癌症传》以及这本《细胞传》几乎都是如此。《细胞传》最初的篇幅是现在的三倍,然后被我慢慢删减、删减再删减,在编辑的帮助下,我做了很多编辑工作,我把它缩减到你可以拿在手里的程度,而不是大到可以用来搬运东西或者砸死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这本书。

  我认为一本好书的合适厚度应该介于门档和砖头之间,这样是合适的。

  马向涛:

  回到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我认为它颠覆了我们作为医生的对于一种死板的细胞的概念,细胞变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概念。而且我们人就像细胞一样,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细胞传》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几乎所有的科技的、前沿的成果。《细胞传》实际上是凝缩并延续了《癌症传》和《基因传》下一步的科学发展。有读者问我说,《癌症传》是十年前的作品,《基因传》也是八年前的作品了,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发展或者作品?那我想说你可以看《细胞传》,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CAR-T治疗,可以看到我们关注的很多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

  最后,回到“我们终将回到细胞”,这也是这本书中一章内容的标题。医疗的本质要回到人的身上,我们不能单看癌症、单看基因、单看细胞,因为这最多是一个概念或者术语,我们要回到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我仍然记得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爵士的一句话“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这也是跟穆克吉的人文观念相契合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

  人体生物学的所有研究道路都汇聚于细胞

  马向涛:

  过去几个世纪,我们从发现细胞形态、到了解细胞的功能,再到开始具备操控细胞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当前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哪些最新的发现和突破?您怎么看待目前已经从基因世纪进入到细胞世纪这种说法?

  穆克吉:我认为细胞世纪实际上是关于相同遗传成分的发现。所有人类大约有20000到21000个基因,能够创造出极为多样化的东西,比如脑细胞,它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肝细胞、皮肤细胞,或免疫细胞,它们的功能完全不同,然而它们却有着相同的遗传成分,所以我认为基因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而细胞时代是关于探索如何让这些信息变得鲜活,并转化为生命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而美丽的故事,也是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谜团。在科学中,你如何利用相同的20000个基因创造出如此多样化的生物呢?毛毛虫和蝴蝶有相同的基因,但它们看起来却完全不同;脑细胞和皮肤细胞有相同的基因,但它们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关于细胞操纵,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理解这些功能,开始了一种新的医学治疗方法。人们经常说基因治疗,但基因治疗中,基因是没有活性的,为了让基因治疗起作用,基因必须进入细胞并变得有活性,因此,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如何将正确的基因放入正确的细胞环境中,例如,将一个在大脑中发挥特定功能的基因放入错误的细胞中,治疗只会毫无效果,而且这是危险的。所以这种操纵细胞的能力是新的,是医学中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这将成为并一直是医学的前沿领域。正如我所说,人体生物学的所有研究道路都汇聚于细胞,在人类生物学、人类医学中,你无法绕过细胞,细胞是这本书的核心,这就是为什么《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者说《细胞传》这本书是关于一切的。

  马向涛:

  每年的10月都是诺贝尔奖颁奖的季节,现在正值10月,我们看到了有许多科学家获奖。《细胞传》中也讲述了许多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故事。这些不同领域的获奖者之间有哪些联系?

  穆克吉:

  前几天有人说了一件有趣的事: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杰弗里・辛顿以及人工智能;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戴维·贝克、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是因为人工智能,同时也是因为生物学;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被授予了维克托·安布罗斯与加里·鲁夫昆以表彰他们对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的发现,所以有人在推特上写道“为什么我们不也给生物学家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呢”。

  所以,其实生物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优势学科,尤其是与人工智能结合会形成一种具有高度优势的组合,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组合,因为人工智能使我们能够处理非常复杂的信息矩阵,而生物学是信息最复杂的学科之一,所以我认为我们正在到达一个时间点:人工智能和生物学的交叉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下个世纪的特征之一。

  基因编辑技术还需更严格的伦理规范

  李治中:

  刚才我们讲到这个细胞的前沿基因编辑,那我特别想问穆克吉教授,你对人类能够编辑基因这件事会有很多的担心吗?你觉得最大的风险可能会来自什么地方?

  穆克吉:

  坦率地说,我认为人们对转基因人类的恐惧被夸大了,特别是现在我们有了 CRISPR 技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我认为我们有很好的防护措施来防止我们恐惧的事情发生。但更重要的是,我不相信对整个人类进行全身性的基因改变是一种真正值得追求的方式。

  从技术上讲,改变胎儿一个以上的基因是非常麻烦的,尤其是改变整个胎儿的基因,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现在有一些解决办法,可以在精子细胞和卵细胞中改变基因,更确切地说,在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改变基因,如果这样做,可能更容易得到转基因人类。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很麻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研究人员的实验可能仍然局限于单个基因。

  我们需要非常严格的伦理规范来实现这一目标或者防止人们篡改人类基因组。我们需要了解改变基因的副作用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到目前为止,进化在塑造人类基因组方面实际上做得相当好,我们还不清楚人类在没有真正理解对基因进行多次改变的复杂影响的情况下能否完成同样的工作。

  真正的挑战是针对单个基因和单个基因的改变,可以使用一种叫作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技术来达成同样的目的。使用像CRISPR 这样的技术进行多次基因改变的真正方式是在精子和卵子中进行改变,然后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体外受精,你必须依次进行操作,第一次改变、第二次改变、第三次改变,这非常低效,但可以做到。

  就我们目前所知,为了真正改变复杂的人类特征,比如大众可能关心的增加身高、或者强化任何其他复杂的人类特征,你可能必须改变基因。如果我们想要安全,可能必须改变大约100个基因,也可能是几百个基因,为了做到这一点,效率会变得非常低。未来能做到更高效吗?原则上可以做到,但是想要现在就有一项神奇的技术可以改变人类身高的想法是不真实的,那是科幻小说。

  马向涛:

  《细胞传》经常提到“新人类”这个词,其中的科学伦理问题应该怎样看待?

  穆克吉:

  我对 “新人类” 这个词的用法不同,对我来说“新人类”是细胞被操纵以创造新状态的某个人或人类,这些人的细胞要么通过基因、要么通过其他机制被改造过的,我不认为“新人类”是像机器人那样的角色。

  这本书在我们使用现有新技术来治愈或治疗疾病,与使用这些新技术来增强人类能力之间做出了很大的区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

  一旦我们开始考虑能力的增强,我们就进入了非常危险的领域。这本书的最后几章谈到了增强的伦理与我所称的解放伦理(也就是治愈和治疗疾病)之间的区别,所以我仍然认为,正如我们总是面对新技术一样,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在远离人类增强的同时治疗和治愈疾病,而人类增强或许也可以通过这些新技术来实现。

  从《癌症传》到《基因传》再到《细胞传》,悉达多·穆克吉始终将“生命”做为叙写对象,展现其病态、常态和稳态。在“生命三部曲”中,感受生命的精妙和千百年来人类对抗病魔的意志与手段。(涂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汉口北低空港投入运营

  • 加强天然气管道巡检保障用气安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今年的滑雪季即将到来,全国冰雪资源何处多?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综合多种气象指标发布了冰雪资源数据,为滑雪爱好者和滑雪场经营者打造了一把“冰雪资源量尺”。
2024-11-11 04:05
受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影响,预计11月11日至12日,海南省中部及东南部将有中到大雨,万泉河、昌化江及沿海部分河流将出现小幅涨水过程。
2024-11-11 04:05
这一研究成果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的一个重要功能。
2024-11-11 04:0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间竞争形成叠加态势,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2024-11-11 04:05
收获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的谢华安院士工作站,种粮大户钟安森没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
2024-11-11 04:05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