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2日,以“守护健康·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呼吸健康大会在广东横琴开幕。院士、管理部门负责人、各地呼吸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2000余人参会。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刘登峰司长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刘登峰司长表示,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呼吸健康领域。通过“四大慢病”国家平台建设及启动“四大慢病”科技重大专项,为呼吸健康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他也指出,面对新发、突发呼吸疾病要加强新技术、新药品的研发。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致辞
我国呼吸领域诊疗水平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环节领跑的重大转变,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虽然已在多个层面取得突破,但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依旧复杂且艰巨。大会主席钟南山院士表示,本次大会凸显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领域急性病、慢性病及重症病方面的重要成果。同时他指出,呼吸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其与内外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致辞
同样作为本次大会主席的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呼吸健康是关乎人民健康的头等大事,当前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药古老但并不落后,在推进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现了独到的优势和价值,对推动我们国家呼吸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临床诊疗、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杨宝峰院士主持院士圆桌对话环节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强大活力,医学转化作为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重要途径,在疾病防控、治疗康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中西医结合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其创新实践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在院士圆桌对话环节,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张运院士、刘良院士、徐涛院士、张海波院士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加速科学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西医结合医学转化的优势和国际化推广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在开幕式上强调,我国与呼吸疾病有关的患者人数超过一亿,但大众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依旧不高,不少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就诊率和治疗依从性有待提升,呼吸防治关口前移刻不容缓。
同时,大会还启动了“一体、一书、一行、一盟”等多个创新项目,为我国呼吸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体:中医药呼吸健康发展共同体成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医药呼吸健康发展共同体”。以期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发展中医药呼吸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协同发展,构建呼吸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书一行:《中国呼吸健康白皮书》编写暨“呼吸健康-基层万医行”公益培训启动。《白皮书》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着手编写,计划在2024-2025年度编辑出版三大系列白皮书:肺癌、慢阻肺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面总结我国呼吸健康领域的相关经验成果,提高呼吸健康领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基层医疗公益培训项目将依托《白皮书》,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技能,特别是基层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加强西医对中医中药的了解和应用。
一盟:肺肿瘤早筛与无管微创技术联盟成立。联盟将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以肺肿瘤早筛技术与无管微创技术推广为重点,积极推进胸部疾病筛查、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提升联盟各成员单位肺肿瘤早筛与无管微创技术的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肺癌早期发现率,降低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此次大会期间,真健康公司还发布了由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组织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介入科等领域专家共同制定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肺穿刺诊疗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进一步规范了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治疗和定位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肯定了穿刺手术机器人满足经皮肺穿刺组织活检、消融治疗、胸腔镜手术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要求,对穿刺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创新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不仅促进我国医疗卫生科技进步,更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此外,大会还发布了《中国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家共识》、呼吸影像AI与智慧呼吸平台,成立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协会。大会还设有多个平行论坛,聚焦新型疫苗与抗体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中医药呼吸疾病循证研究、中西医结合呼吸健康、胸部肿瘤与介入、呼吸慢病及肺部感染、Tubeless and ERAS学术研讨、肺移植、重症大湾区、中西医智能装备建设与大湾区成果转化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呼吸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