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林戈:我们陪患者“开盲盒”,比患者还想“中奖”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林戈:我们陪患者“开盲盒”,比患者还想“中奖”

来源:光明网2024-08-19 13:21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我们走进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麓谷总院。

  繁忙,是第一直观感受。

  “我们医院每年有超过50%的患者来自外地。如何提高我们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患者感受到更多关怀,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戈说。

  很多人把生殖科医生比做“送子观音”,但中信湘雅的医生却称自己是患者生育路上的“朋友”——他们在陪患者“开盲盒”,比患者还希望能够“中奖”。

  作为全国首家三级生殖和遗传专科医院,经中信湘雅医院助孕累计出生健康婴儿超23万个。仅2023年,中信湘雅医院实施辅助生殖周期近3.7万个。

  从“0”到“1” ,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

  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中信湘雅的发展也是中国生殖医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医院的发展阶段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著名的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卢光琇教授带领团队建立国家第一个精子库,试管婴儿技术从无到有,这是第一个技术积累的阶段。”林戈说。

林戈:我们陪患者“开盲盒”,比患者还想“中奖”

  (医院供图:卢光琇教授(右一)带领团队建设人类冷冻精子库)

  当时,实验所需的各方面配套都达不到要求,试管婴儿成功率不到1%。卢光琇教授常常趁着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背一些超纯水之类的物资回来”。那是极为艰苦的一段时间。当时有患者给卢光琇教授写信,希望能帮助自己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就这样,在当时的湖南医科大学,设置了小规模门诊部,开始为不孕不育、需要人工授精、做试管婴儿的患者看诊。

  伴随着不孕不育率上升带来的复杂挑战,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到1996年,国内首例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第二代试管婴儿出生;随后二十多年间,国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逐步提升。包括中信湘雅在内的中国生殖医生们,依靠政策与技术的发展,为越来越多不孕不育夫妇解决了生育难题。

  作为许多不孕家庭的希望之地,中信湘雅每年大约50%以上的病人都是来自外省,如何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减少患者奔波也成了林戈院长的心事。而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应用,让他看到了方向。“我们现在全病程管理更多的是利用线上,有初次门诊以后,患者可以通过线上小管家进行跟踪随访,出现异常结果也可以经过线上医生指导,到当地进行治疗和检查,极大地缩短了患者就医的奔波。”

  “过去我们关注的是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而现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现在我们不仅要让患者怀上,更要怀得好。”林戈院长介绍,无论是孕前对于备孕的管理、遗传病阻断、还是保胎病房的建立,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健康的孩子。这是责任也是使命。

林戈:我们陪患者“开盲盒”,比患者还想“中奖”

  (医院供图:林戈,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助力优生,“长沙模式”成为出生缺陷防控的样板

  根据2021年11月24日至2024年6月30日的统计,长沙市遗传性罕见病发病率排名前十的病种依次为:遗传性耳聋、成人型多囊肾、地中海贫血、鱼鳞病、血友病、神经性纤维瘤、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智力障碍、成骨不全症、肝豆状核变性。

  自2022年2月25日以来,长沙市遗传性罕见病综合防控项目累计服务家庭150959个,确保出生健康孩子728个,帮助747个家庭避免了罕见病风险患儿出生。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参与的这一项目,被称为关于出生缺陷防控的“长沙模式”。所谓“长沙模式”,就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遗传性罕见病综合防控项目,建立“六位一体”的新型综合防治体系。包括健康教育、家系调查、遗传咨询、遗传学检测、风险评估、生育指导及干预。

  林戈介绍,截至目前,项目最终遗传学检测阳性1261家(染色体病516家,单基因病745家),遗传学检测阳性率约为8.35‰。通过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生殖干预措施,为747个家庭避免了罕见病风险患儿的出生,共出生728个健康孩子。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副院长、遗传中心主任谭跃球教授表示,已发现的罕见病家庭中,90%以上存在严重致死、致残或导致严重治疗负担的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和肝豆状核变性等。及时干预既能避免家庭悲剧,也能减轻医疗和社会资源负担。

  减轻社会资源负担并不是一句空话。基于之前的数据,湖南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专家进行的卫生经济学初步评估显示,政府总体投入总费用为1411.8万元,产前诊断和PGT等个人支出总费用为1307.3万元,项目和个人投入总体成本总计2719.1万元,可为社会节约经济成本总计13.47亿元,成本效益比为1:49.5。这意味着项目每投入1元,可获得49.5元收益。

  林戈表示“长沙模式”还在进一步摸索当中。“目前项目启动刚好三年。我们希望能够总结这三年的经验,找到一种更有效率的筛查方式。”

  2021年中信湘雅新院区投入使用,医疗环境的改善也让患者有了更多选择。“事实上,特殊门诊这类并不符合我们医院的核心理念,卢教授一直跟我们强调医疗服务应该一视同仁,我们也深有同感。时至今日,我们的核心仍是要将普惠医疗技术服务于广大民众,所以技术手段都是一样的。”林戈介绍。

  今年医师节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而以中信湘雅为缩影的广大生殖医学从业人员,也在践行着“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耀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