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很多家庭可能都遇到过亲人生病,住院陪护难的问题。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无陪护”病房正在福建、浙江等地试点。 “无陪护”病房并不是无人陪护,而是由医院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进行陪护,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无陪护”病房能提供周到的服务吗?把患者完全“交给”医院,能让家属放心吗?我们到率先启用“无陪护”病房的福建、浙江等地看一看。
04:13
浙江已有多家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湖州市安吉县89岁的患者万荣华因为脑梗,正在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因为子女在外地打工,医院为他办理了“无陪护”病房服务。
患者万荣华儿子万旭东:谢谢你们了,我们也照顾不到老人。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疮,现在老人身体都很好,都没什么毛病。
安吉县人民医院2022年7月正式启用“无陪护”病房。无陪护病房护理费分三档,按天收费:一对一服务160元、一对二服务120元、一对三服务100元。而在当地,如果患者家属自己请护工,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护工价格至少每天230元。截至目前,无陪护病房已扩建至12个病区,累计收治患者6800多人。
在福建,今年“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全省所有三级医院。福建省明确,“无陪护”病房护理员由试点医院统一聘用,或引入第三方提供服务。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与第三方公司对护理员实行双重监管。护理员上岗前须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后他们的工作质量还需要接受患者、医院和公司的多重监管,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打分。
82岁的施先生5月中旬曾因为心肌梗死,住进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一天夜里,他突然抽搐,失去意识。病房护理员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老人得到及时抢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
患者施先生的儿子:我当时就在想,哪怕是我或者我妈睡在他旁边,自己陪护我们也发现不了。通过这一个多月住下来,对无陪护服务就从怀疑到信任,到最后是产生依赖。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二科“无陪护”病房,允许家属每天下午3点至7点探视。并不是所有家属都不能留陪,幼儿、老人、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如有需求,医生评估后可准许一位家属陪伴。
为了减轻患者负担,厦门将“无陪护”病房的服务费用,打包纳入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收费标准分为每天100元、160元、230元三档,患者自付30%,也就是说,患者只需缴纳30元—69元,其余70%由医保基金支付。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已有近600名患者选择了无陪护服务,占到了科室住院患者的98%以上。
首部“无陪护”医院服务共通标准发布
00:40
今天上午,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制定的《“无陪护”医院服务规范通用要求》正式发布,这也是医疗领域首部共通标准。
该服务规范对“无陪护”服务的定义、服务组织、服务设施设备、服务提供等进行了界定。特别是在服务提供环节梳理了从咨询预约、入院办理、需求评估、个性化服务项目实施及后续关怀的全方位流程,涵盖了医疗专业护理、日常生活照料、餐饮供应、陪同检查等多个维度,确保患者获得个性化、专业化的照护服务。
推广“无陪护”病房还有哪些难点需突破?
03:24
“无陪护”病房并不是新概念。2010年,我国在推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时就曾提出,“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引导发展医疗护理员队伍,相较于粗放发展的护工,医疗护理员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各地的试点表明,与家属自己请护工相比,医院统一安排的护理员更专业,患者支出也明显降低。那么,“无陪护”病房能否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限制访客和家属进入病房,能够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在医院里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等敏感区域,一直以来都要求“无陪护”,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在“老龄化”与“少子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以团队协作“多对多”为主的“无陪护”模式是解决陪护难、陪护贵的一项便民惠民措施。但目前 “无陪护”病房的推广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是费用问题,因为大多数医院的“无陪护”服务都没有纳入医保报销,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即便陪护费减到每天100元左右,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一些家属担心,一位护理员照顾多位患者,服务到不了位。同时,由于家属对医疗过程参与少,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我觉得关键还是医院要管理好合作的无陪护的服务公司,要设定好相应的标准和培训,而且有相应的考核指标,由病人家属来考核护理人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由护士和护工很默契的长期合作的一种团队关系,我觉得这个是预防纠纷的关键。
专家认为,是否入住“无陪护”病房,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在传统观念里,照护生病的亲人是亲情或孝道的体现,将患者完全“交给”医院,可能一些家属难以接受。在一定时期内,“无陪护”病房应该是一种补充性的服务选择,而不宜成为所有患者的“必选项”。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可以让病人家属自己来选择,你是要无陪护的还是有陪护的。实际上从护理的质量来说,还是无陪护质量会更好,毕竟是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可能家属一方面考虑护理亲人的这种感情,另一方面可能还是经济因素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把病人区分。
专家建议,“无陪护”病房可以考虑从骨科、神经科等专业护理需求高的科室开始试点,设立一定比例的“无陪护”病房,供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属选择。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余静英 厦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