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迎来新突破,可降低40%复发或死亡风险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迎来新突破,可降低40%复发或死亡风险

来源:光明网2024-06-05 18:3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高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被称为“吃”骨头的血液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日前,赛诺菲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了其新一代靶向CD38单克隆抗体Sarclisa(Isatuximab)联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DMM)IMROZ 3期临床试验的突破性进展。Sarclisa与VRd的联合使用,并以Sarclisa-Rd维持治疗对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可显著降低40%的复发或死亡风险。IMROZ是首个评估CD38单抗与标准治疗VRd联合使用,显著改善此类预后较差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显示出深度缓解的全球3期临床研究。

  越复发越难治,初始治疗“黄金时机”尤为关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简称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临床上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病等等,这几大症状简称为英文“CRAB”(中文“螃蟹”),因此很多人也称呼这个疾病“螃蟹”病。许多患者早期认知不足,经历骨质疏松、骨痛等情况却容易以为是中老年常见疾病,忽视背后的“隐形杀手”。

  据研究统计,在中国每10万人中就有约1.6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状态,且发病年龄更低 。在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快速向重度老龄化社会迈进背景下,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终将面临复发困境。临床上患者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患者无进展生存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也就越短,抓住初始治疗“黄金时机”尤为关键。

  创新疗法迎来突破性进展,有望覆盖一线至末线MM治疗

  日前,赛诺菲于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分享了IMROZ 3期临床数据,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的标准治疗并以Rd进行维持治疗相比,Sarclisa与VRd的联合使用,并以Sarclisa-Rd维持治疗对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可显著降低40%的复发或死亡风险。

  并且,使用Sarclisa-VRd治疗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74.7%)达到了完全缓解(CR),超过一半(55.5%)达到了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的完全缓解。相较VRd治疗的患者则分别为64.1%和40.9%。在60个月时,使用Sarclisa-VRd治疗的患者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3.2%,而使用VRd治疗的患者为45.2%。

  法国里尔大学医院血液科教授,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IMROZ主要研究者Thierry Facon表示,“与VRd相比,Sarclisa与VRd的联合治疗所观察到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获益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来说至关重要且令人欢欣鼓舞。IMROZ结果展示了Sarclisa成为一线治疗‘支柱’的前景,可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这一无法治愈疾病的长期预后。”

  2020年3月,Sarclisa首次获FDA批准上市,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以上疗法(包括来那度胺和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2021年3月,Sarclisa再次获FDA批准扩展新适应症,联合卡非佐米和地塞米松用于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受理Sarclisa新适应症补充申请(sBL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如果成功获批,Sarclisa将成为首个联合标准疗法VRd治疗这类患者的CD38单抗,这也将会是Sarclisa®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第三个适应症。与此同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也已受理该项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有望尽快将这款创新选择带给中国患者。(康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