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李慧: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几件事改善血管环境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李慧: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几件事改善血管环境

来源:光明网2024-05-28 17:25

  “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古人讲‘上医医未病’,在疾病未发生时就应当未雨绸缪,需要我们将科普传播做在前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李慧

李慧: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几件事改善血管环境

    李慧,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对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有10余年治疗经验。

  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心血管科门诊中,前来就诊的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心血管问题。很多人对健康理念没有清楚的认知,也很少有预防疾病的概念,大多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才来寻求医生的帮助。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古人讲“上医医未病”,在疾病未发生时就应当未雨绸缪,这就需要我们将科普传播做在前面。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推算,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45亿,高血压知晓率在51.6%。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3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低于70%。

  想要达到目标,就需要我们将疾病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让更多人对心血管健康有深入地了解,提高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更多人了解高血压的成因、预防、诊断和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首先要考虑到受众。科普就像是上课一样,如果把患者当成是学生,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共性,发现生活中大家共同的问题和困惑,在深入研究、细致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讲解,掰开了、揉碎了来讲,让大家对自己的心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比如,心脏在身体内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才能通过我们的表达让大家认识到它?这就需要形象的表达,心脏就像一间房间,我们观察房间,首先要看房间的门窗是否能关上,水管打开有没有顺畅的流动,电线连接之后是否能通电,来保持房间的正常使用,心脏也是能够同等映射。

  预防高血压做好几件事,改善血管环境

  预防心血管疾病,一定要远离危险因素。打个比方,如果这个地方容易着火,如果在点燃柴炉的旁边,放了很多的柴火,那么很容易造成火灾,但如果把这些危险性都搬开,做好防火措施,就会大大降低火灾的概率。因此一定要做好危险因素的控制,合理管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

  我们的血管就像是水管,对血压的测量,相当于对水管弹性的评估,测量水管外面的压力。什么情况下水管的压力会增高?首先就是水管自身条件的改变,比如水管硬化,其次就是水管内的溶质,如果水管堵住了,里头流过的液体很粘稠,就需要用更大的力气来推动液体流动,这时候水管外侧测量的压力就高。

  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人自身的血管条件,有一些不可逆的因素,即家族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在40岁以后就要经常进行血压测量,关注血压变化,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和咨询。虽然水管的材质我们改变不了,但血管内液体的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包括血粘度、血脂、血糖、尿酸等,这些可逆的因素,都是能够通过日常的体检来发现,并通过干预来改善的。

  我们常常说管住嘴、迈开腿,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比药物更重要的。现代社会因为各种压力比较大,很多人压力无处释放,会借助抽烟、喝快乐水、吃麻辣火锅、烧烤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这些方式虽然可以获取短暂的快乐,但对于人体正常环境是有影响的,可能会表现为头痛、心慌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的作息习惯、高糖高油的摄入,戒烟、限酒,通过运动、社交等方式来保持良好心情,避免高血压早期发生。

  控制高血脂,了解血脂健康指标

  很多人在看体检的血脂报告时,看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上面没有箭头,就认为血脂是好的,但其实对于血脂的解读,有具体的细化要求。

李慧:心血管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几件事改善血管环境

  普通人群低密度胆固醇控制在3.4以下就可以,很多报告上面是4.2;高血压、吸烟、肥胖、慢性肾病3-4期,女性大于55岁,男性大于45岁的,属于中高危人群,应当控制在2.6以内,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是糖尿病、冠心病、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脑梗,做过心脏搭桥或支架,应控制在1.8以内;如果以上是二者兼有,低密度总胆固醇应该至少在1.4以下,对血管的要求是“宛若新生”,就是说像新生儿一样的胆固醇,能够维持正常人体生理需要就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戒烟之后,喜欢吃一些坚果,每日摄入量增多了,在体检中往往甘油三酯会高,如果甘油三酯大于1.7,就应当引起注意。(建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特色产业迎丰收

  • 贵州雷山:欢庆苗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今年的滑雪季即将到来,全国冰雪资源何处多?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综合多种气象指标发布了冰雪资源数据,为滑雪爱好者和滑雪场经营者打造了一把“冰雪资源量尺”。
2024-11-11 04:05
受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影响,预计11月11日至12日,海南省中部及东南部将有中到大雨,万泉河、昌化江及沿海部分河流将出现小幅涨水过程。
2024-11-11 04:05
这一研究成果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的一个重要功能。
2024-11-11 04:0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间竞争形成叠加态势,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2024-11-11 04:05
收获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的谢华安院士工作站,种粮大户钟安森没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
2024-11-11 04:05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