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25日,2024 IMID Summit暨2024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多学科高峰论坛举行。论坛邀请皮肤、风湿以及消化三大领域临床专家及药学专家,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联动的形式,从药物机制到临床应用,共同探讨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IMID)在三大领域疾病的现状和未来的治疗趋势,吸引众多专家线上线下参会。
IMID是以自持性炎症为特征、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的一系列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疾病的总称。不同IMID之间既具备相似的炎症背景,也存在特异性的炎症通路,从而在临床症状、累及器官、应答表现等方面也表现各异。因此,既往单纯的以累及器官/组织为界限的疾病分类法已不再适配目前的疾病认知。当前,以驱动炎症的关键细胞因子及其家族为界限,重新对不同的IMID加以认识和分类,并开展多学科合作,将成为今后免疫治疗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除了围绕IMID临床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嘉宾、学者们,还从机制出发,寻根溯源,探寻高选择性JAK抑制剂“异病同治”的奥秘。
多学科协作:推动IMID治疗新篇章
“就我本人的专业来讲,炎症性肠病经常碰到皮肤、关节等很多肠外表现,需要多学科共同探讨背后的发病机制、疾病分类和诊断治疗。”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致辞时表示,本次论坛集结了消化、皮科、风湿、药学四大领域的专家和同行,一起探讨IMID的治疗理念和临床中的价值,这种探讨对临床诊治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介绍,风湿领域很多疾病与各个学科都有交叉,有单脏器受累的疾病,也有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所以往往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学科来解释。
实际上,同一疾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很多不同的疾病也有相同的治疗手段,也就是“同病异制”“异病同治”。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尤其是对发病机制的了解,使我们审视以往对疾病的分类,能够更科学、更适用于临床。“过去我们‘缺医少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出现,治疗上出现了很多革命性进展。现在不是无药,而是有很多药物,如何优选治疗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曾小峰教授表示。
“IMID概念的提出,能够更多地实现‘异病同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免疫系统内部调节中最关键的通路——JAK通路的认识。”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赵岩教授强调,IMID概念的提出对我们更好地研究、认识尤其是治疗这一类疾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同病异制”“异病同治”概念,是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地认识之后提出的。很多疾病虽然表型不一样,但内在有共同的联系,比如说一些共同的发病通路。“如果一类病人有很多不同的表现,能用一个方案解决,则是对患者最大的福音。”赵岩表示。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致辞时表示,此次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云集,共同探讨IMID的治疗理念,以及在临床中的治疗价值,非常有意义。谈及炎症免疫性疾病机制,张建中教授以特应性皮炎为例,“免疫学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和哮喘、过敏性鼻炎有相同或相近的发病机制。”他表示,我国银屑病治疗2019年是一个分水岭,2019年之前,外不治癣;2019年之后,外可治愈癣;2020年之后,特应性皮炎治疗也由于免疫学和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基于对疾病机制的了解,我们逐渐发现很多分布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疾病,其下隐藏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可能有共同的机制在里边,这就使得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以前就不一样了。“过去‘皮就看皮、肺就看肺、消化就看消化’,现在基于对机制的认识,我们对疾病的理念不同了、管理不同了,尤其是相应采用的新型工具产生了。”他表示,通过此次不同学科在一起交流讨论,找异同点,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对于整体患者而言,将会带来巨大的获益。
同病异制:JAK通路是IMID的发病关键
IMID包含了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疾病谱、结缔组织病,以皮肤炎症为特征的银屑病与特应性皮炎、炎症性肠病、哮喘、自身免疫神经性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等等。此外,IMID经常合并各类共患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与骨骼疾病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等。
不同IMID之间既具备相似的炎症背景,也存在特异性的炎症通路,即“同病异制”。
虽然目前生物制剂已是针对各类IMID的常规治疗手段,但更为突出的进展则是以JAK抑制剂进入临床为标志,进一步探索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IMID的潜力。基于JAK作为胞内激酶并能同时调控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功能的特性,一系列高选择性JAK抑制剂,尤其是JAK1抑制剂,已获批治疗多种IMID适应症,且仍有多个适应症处于开发阶段。
作为JAK-STAT 信号传导通路的主要发现人之一,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所帅克教授介绍了JAK-STAT信号通路在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这一通路的精准药物研发。他指出,JAK(Janus激酶)和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它们在基因激活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帅克教授表示,JAK抑制剂(JAKi)作为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抑制JAK激酶来管理免疫介导的炎症,已在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疾病中显示出治疗潜力。(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