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警惕“悲春”情绪,关注高压职业人群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警惕“悲春”情绪,关注高压职业人群

来源:光明网2024-04-30 20:16

  “四月是残酷的季节,鲜花盛开,人们却生病死亡。”100多年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写下《荒原》,直观地将春季与残酷、生病甚至死亡联系在一起。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刘琳对此感受颇深,“三四月份可以说是我们医院患者最多的时候,其中,抑郁症职场人群占了很大一部分。”

  国家卫健委在《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将高压职业人群列为抑郁症四大重点人群,足见情况之严峻和国家之重视。

  适值“五一国际劳动节”,刘琳呼吁社会关注职场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对待工作及生活压力,并鼓励抑郁症患者接受正确的治疗,真正回归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

  40岁高管压力过载,抑郁症两度复发

  身处职场的人群,多为青壮年,他们既是家中的顶梁柱,又是单位团队的主力,背负着家庭的责任以及社会的压力。一旦患上抑郁症,疾病会从情绪、躯体、认知等多个维度“吞噬”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若不规范治疗,极易反复发作。因此,职场人群对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等都有更高的需求。

  去年春天,一位40岁的女高管黄丽(化名)来到刘琳的门诊。“这是一个典型抑郁症多次复发患者,且每次发病都有直接的压力源。从她身上,我们能直观看到高压职业人群常见的抑郁症表现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刘琳对该患者印象深刻。

  13年前,黄丽因工作能力出众,顺利升职。但管理团队、自主决策带来的压力随之而来并日渐加剧,她变得多虑,睡眠困难,做事没信心,时常唉声叹气等。被确诊为抑郁症后接受三个月的药物治疗,但因副作用自行停药。

  “自行停药这是很多首发病人的共性问题,”刘琳指出,有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2年内复发。用药不规范就是复发率高居不下的“元凶”之一。黄丽接下来的经历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2021年,其所在公司业务难以拓展,收入大幅下降。此时,黄丽所面对的压力已不同于10年前,除了工作,还有房贷、育儿、父母赡养等生活压力。黄丽被确诊为抑郁症复发,自认为已经完全恢复后再次自行断药。

  2023年初,黄丽感染新冠后再次受到抑郁情绪侵袭:工作没斗志,感觉丧气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再次复诊,继续药物治疗。但服药后动力依然不足,日常工作难以激发斗志,每次开会或布置任务前自己都要喝点酒或咖啡提振精神,疲乏等躯体症状也未见明显改善。

  职场人群抗抑郁: “既要、又要、还要”

  刘琳分析表示,抑郁症是包括遗传、生物、心理、内分泌以及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引发的一种易复发的疾病,因其复杂性,没有人能预料到这只“黑狗”何时再次叩门,因此坚持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门诊中我们经常叮嘱患者,治疗需要足够的时间,比如服药至少要坚持两周以上,才能逐渐看到效果;服药后需要遵医嘱维持治疗,才能减少复发风险。”刘琳强调。

  药物治疗是抗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当前主流抗抑郁药大多基于单胺假说研发,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中的一个或两个,虽总体有效,但治愈率尚不理想,部分症状维度在治疗中仍是难点。而像黄丽这样的职场人群,又往往存在“一揽子”治疗需求:既要改善负性情绪,提升正性情绪,又要确保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还要服用方便。

  刘琳指出,抑郁症的症状“千人千面”,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抗抑郁治疗局限在对负性情感的改善,这与5-HT和NE相关,目前主流抗抑郁药也大多作用于这两个神经递质。像黄丽这样,接受治疗后依旧动力不足的患者,是典型的正性情绪缺失,这与DA相关,治疗中我们也在不断针对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调整药物。”

  事实上,抗抑郁药物研发方面,同样基于单胺类假说也在迭代更新。以首个国产自主研发抗抑郁创新药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为例,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对5-HT、NE和DA均具有再摄取作用。上市以来广泛的临床应用也表明,该产品在全面改善抑郁症状的同时,提升正性情绪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职场抑郁症患者的多重治疗需求。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物的普及和应用,抗抑郁治疗也加速进入满足患者“既要、又要、还要”多重需求的新时代。

  专家支招五点,有效预防抑郁症

  在五一即将到来之际,刘琳也为广大职业人群提供了五条预防抑郁的小贴士:

  首先,确保规律生活。生物节律的紊乱会影响情绪变化,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生物学改变,从而影响情绪。

  其二,保证足够的睡眠。控制手机的使用,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一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宜听听轻音乐,或者呼吸冥想、正念放松等。

  其三,遇到压力和应急事件,不要独自一人闷着,不要钻牛角尖儿,一定要积极寻求帮助,及时排解负面情绪。

  其四,运动是改善抑郁情绪的重要方式,建议,一周至少要运动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其五,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让压力有排解的场所和方式。

  最后,如果出现心情压抑、情绪低落、体验不到愉快感、精力下降伴食欲下降、失眠多梦、反应迟钝,自我评价差,经常感到无助、无用,自责内疚,悲观失望等情况,甚至出现自伤自杀念头,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要高度警惕罹患抑郁症的可能,需及时就诊。(健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