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0日是第八个“世界痛风日”。“420”这个数字与痛风息息相关,因为它是人体血尿酸水平的警戒“红线”。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当人的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高于420umol/L时,即可被判定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易引发痛风。
痛风,这一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患病率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痛风患者的患病率约为1%~3%,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痛风发作时常伴有红、肿、剧烈疼痛等关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秘书长、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李顺表示,痛风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它不仅可以导致关节损害,还可能伴发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增高等多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痛风可能逐渐演变为慢性疾病,甚至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残疾等严重后果。
但我国患者对于疼痛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说,有些患者认为疼痛能忍则忍,在无法忍受时才需要治疗,或者认为疼痛根本不是病;也有人认为,镇痛药物会上瘾、副作用很多,尽量不用。抱有这些错误认知,都有可能让患者错过合适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痛风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但李顺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痛风发病上升和年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体重超标、大量饮酒、饮食结构失衡、过多摄入内脏、海鲜、肉类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发痛风的“幕后黑手”。
针对痛风的治疗,李顺表示,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应各有侧重。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物为主进行治疗,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这些药物安全性更高,减少了激素制剂可能带来的胃损害风险。而当患者进入缓解期后,则需要以抑制尿酸的药物为主,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李顺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控制痛风疾病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减少饮酒、降低体重、多吃五谷杂粮、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这些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痛风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痛风起病急,患者可能来不及去医院,在院外例如药店等渠道应急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培训的药师在患者选购药品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合理的建议。而长期来看,院内医生的长期随访指导也不可或缺。”李顺说,“我们建议在互联网+的管理体系下进行痛风管理,也鼓励患者和家庭医生的对接,每隔三个月左右定期展开血尿酸水平的监测,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管理好疾病。”(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