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发于老年人群的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中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无法完全根治且易复发的特性给广大中老年群体带来生存挑战。
每年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2023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主要目标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跨过5年生存大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主任蔡真提出需重视多发性骨髓瘤这一“银发血液杀手”,尤其是其不断复发带来的疾病负担,并要把握初始治疗的“第一棒”先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 蔡真教授介绍:“临床上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病等等,这几大症状简称为英文‘CRAB’(中文‘螃蟹’),因此很多人也称呼这个疾病‘螃蟹’病。许多患者早期认知不足,经历骨质疏松、骨痛等情况却容易以为是中老年常见疾病,忽视背后的‘隐形杀手’。”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情况存在特殊性。”蔡真介绍,“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年龄57岁,与某些西方国家相比年龄段低10年左右。”同时,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终将面临复发困境。临床上患者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患者无进展生存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越短。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是一场长期生存战役,患者期待更长的生存周期,害怕最后‘无药可用’。因此,加速创新药物引入是与生命的竞速,要不断扩充治疗选择的‘弹药库’,为患者守住生命底线。”蔡真教授表示,“在2030年五年生存率目标指引下,要帮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迈过5年大关,甚至设定5-10年长期的生存目标,现有一线疗法还可以期待进一步创新,可探索现有主流三联疗法叠加创新治疗的四联疗法,让患者获得更长生存获益。”
为了让这一疾病进一步走向“慢病化”,蔡真呼吁:“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可因临床治疗得到控制,但患者必须定期随访,了解进展与情况。现阶段,我国的血液学科正发展迅速,我们相信未来有更多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优化方案,让患者保持更长的缓解时间,迎来高质量的长生存。”(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