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刚拍的CT,为啥换家医院就不认了?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刚拍的CT,为啥换家医院就不认了?

来源:工人日报2024-01-29 09:42

  一些患者在看病就医时被要求重复检查,费钱又费时

  刚拍的CT,为啥换家医院就不认了?

  阅读提示

  刚在医院做完检查,换一家医院甚至换一个院区、换一个科室,还需再查一遍,费钱又费时,这种情况让不少患者看病就医时颇为上火。对此,专业人士建议,应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患者节省费用和时间,减少医保基金支出。

  “6天前,刚在市里的医院做了CT,带着片子到老家的县城医院后,没想到又让重新做。”1月2日,来自河南的郭女士因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到撞击。她在附近医院做了CT,后被确诊为颞骨骨折。

  由于春节临近,加上一个人住院不方便,郭女士决定回老家治疗。1月8日,郭女士带着片子来到县城医院,让她意外的是,医生又重新开了CT。“同样的检查项目,同样的检查部位,为何换到小地方的医院,反而认不了,还要重复做?”郭女士满心疑惑。县医院医生告知需要看动态图,她只得听从安排。最终,两次检查结果完全相同。

  郭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一直以来,重复检查牵动着患者的敏感神经。换家医院甚至换个院区、换个科室都要重复检查等问题,让一些患者颇为上火。事实上,为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相关部门持续落实和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下简称医检互认),很多地方成效显著。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存在不愿认、不敢认等顾虑。

  有医院不同科室、院区不互认检查

  2023年7月,重庆的何先生吃海鲜后感到肚子疼。他在家附近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时,做了腹部CT、核磁共振、查血等多项检查,结果显示为肠梗堵塞。医生认为情况比较严重,需转到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第二天,何先生转到外科后,医生要求重新检查。“前一天刚查完,重复做不仅多花时间、金钱,还可能耽误病情。”何先生说。

  其实,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就曾发布《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实施医检互认制度。此后,医检互认政策不断完善,各地通过制定政策、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助力实施医检互认。

  2022年3月起实施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标有全国或本机构所在地区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以及对其他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

  某知名三甲医院医生蒲磊(化名)告诉记者,如果外科医生认为何先生的病情经过一天后发生变化,可以重做CT和血常规,但其他检查一般不需重做。

  河南南阳的邱先生遇到过同一家医院不同院区要求重复检查的情况。2023年8月,何先生到郑州某三甲医院就诊,做了穿刺检查后,被确诊为某恶性肿瘤,医生建议其转到新院区治疗。5天后,邱先生转到新院区,医生要求其再做一次穿刺。“医院周五和周末不做穿刺,做完后要等4天才出结果,相当于前后要多等一周时间。”邱先生说。

  针对邱先生的情况,蒲磊认为,除非医生觉得穿刺结果不满意,比如没有穿刺到想看的部位,否则无须重新检查。

  医检互认有利于降低费用负担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娄宇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患者来说,医检互认既能帮患者省时省钱,也能减少一些检查带来的痛苦。另外,还能节约医保费用,减少医保基金支出。

  “按照医保政策,参保人的检查费用多由个人和医保基金支付。其中,个人部分包括个人直接支付和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两种渠道,医保基金费用主要来自参保单位缴费及政府补贴。减少重复检查,也就意味着降低参保人、医保基金及政府的费用负担。”娄宇说。

  “对医院来说,医检互认最直接的好处是加快床位周转,减少住不上院或排队等候住院的情况。”蒲磊透露,他所在的医院,例如CT、MRI、PET-CT等图像或数据信息,基本能做到全国互认。

  娄宇表示,现实中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诊疗技术层面的,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对同一病情的认识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对检查的要求也就不同;有些是人为层面的,个别医疗机构可能为了获得更高利润,开展重复检查、过度检查。”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分析道,之所以出现同一医疗机构要求重复检查的情况,或由于医院就医流程固化,如果患者需做某项手术,就要按流程检查,至于患者是否刚检查过,医生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不进行灵活掌握。

  “不排除还有些医务人员为避免执业风险,可能作出防御性医疗行为,要求患者重新检查。”邓利强补充说。

  多措并举推进医检互认

  尽管近些年医检互认制度不断完善,很多地方建立了互认机制,但蒲磊认为,医检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原因是不同医院检验水平差异较大,目前,医检互认还停留在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上。”

  在蒲磊看来,医疗机构应打破不同院区、科室间的信息壁垒,做到院内检查检验结果能互认的及时互认。相关部门应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及时更新硬件设备,加强对检查检验人员的培训,统一技术和质控标准,推动更多检查检验项目跨机构互认。

  “目前,医检互认仍带有一定主观性。”娄宇说,一方面,何为重复检查、由谁来认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有的重复检查可能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及医生的处方自主权,认定起来困难重重,这也是阻碍进一步实行和推广医检互认的因素之一。

  针对为创收导致的重复检查问题,娄宇建议推广按病组付费和点数法付费,依据历史数据,将诊疗方案按照消耗医疗资源的多少划分为若干付费组,同一付费组无论医疗机构实际花费多少医疗资源,医保基金都按照统一的付费标准支付,让医疗机构缺乏过度检查、重复检查的动力。

  “理想的医检互认模式是建立医共体,统筹地区或临近的多家医疗机构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共同体内部采用相同的诊疗方案和互认机制,在增强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参保人的就医体验。”娄宇说。

  邓利强表示,医患互信是进一步推进医检互认的重要要求,医生不再担心陷入纠纷,开出的防御性检查也会减少,患者省时省钱,医生也能安心为患者看病。(工人日报记者 陶稳)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铺轨忙

  • 内蒙古乌兰浩特:加紧生产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