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3日是全球胃肠间质瘤患者关爱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再鼎医药支持的2023年胃肠间质瘤患者关爱日活动在京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医患分享和讨论,帮助胃肠间质瘤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并通过规范化治疗获得更长久、更高质量的生活。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CSCO胃肠间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叶颖江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海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曲宏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志冬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吴欣教授,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部长陈媛媛,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先生,携手多位胃肠间质瘤患者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在致辞中表示,“2003年中华慈善总会与诺华公司合作,开展了国内首个患者援助项目,受益对象就包括胃肠间质瘤患者,通过慈善药品援助的形式,切实为广大患者减轻了治疗负担。随着胃肠间质瘤逐渐步入慢性病范畴、患者生存时间变长,中华慈善总会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患者援助模式,2021年与再鼎医药合作开展了爱无间-胃肠间质瘤患者全程关爱社区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患教活动,推进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规范诊疗。二十年间,中华慈善总会始终不忘初心,帮助上万名深陷经济与精神双重困境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减轻用药负担,重拾生命希望、重振生活信心。未来,总会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助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
从无药可治到长期生存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世纪之交,手术切除一度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原发性肿瘤可通过手术治愈,更多病人在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短则只能生存数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健教授
作为国内较早接触胃肠间质瘤的医生之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健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诊疗经历。他表示,“二十年来,胃肠间质瘤从一个手术难以根治、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的肿瘤,一跃成为实体瘤靶向治疗的标杆。临床上,不乏生存超过5年、10年,甚至20年的患者。随着医学的进步,胃肠间质瘤患者一定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新药的问世,让临床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医生们用专业医术和关爱,为胃肠间质瘤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为感谢医生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对患者的关爱,活动现场还对部分胃肠间质瘤“最美慈善医生”进行了感恩纪念。
胃肠间质瘤是一类疾病的代表:靶向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价格昂贵,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助。活动上,参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提升药物可及性、助力患者减负。如今,胃肠间质瘤一线到四线标准疗法都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加之患者援助项目和各地的“惠民保”,患者的治疗负担已大大减轻。
晚期患者:治疗信心很重要
胃肠间质瘤在国际上属于罕见肿瘤,每年约有2万-3万名新诊断患者。由于较为少见,一些基层医院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足,治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后放弃治疗。
事实上,晚期患者只要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有很大机会实现带瘤生存。即使胃肠间质瘤发生了转移,治疗效果也要好于其他消化道肿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CSCO胃肠间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叶颖江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CSCO胃肠间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叶颖江教授表示,“在中国胃肠间质瘤专家共识中,已经开始强调全病程管理和长期随访,这就是专家对治疗胃肠间质瘤有信心的最好证明。晚期患者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建议确诊后前往大型医院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接受规范化治疗。”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表示,“作为一家创新医药企业,再鼎始终立足患者需求。今年3月,瑞派替尼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惠及更多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我们将继续协助临床医生,让创新疗法惠及更多患者;我们也将继续携手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共同探索创新型患者援助模式。希望医学界、产业界、社会的微光,合力帮助每一位晚期患者,为他们带来希望的微光。”(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