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谈脊不再色变!让斜着走路的患者“挺直腰板”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谈脊不再色变!让斜着走路的患者“挺直腰板”

来源:光明网2023-05-26 10:26

  “10多年来,我都是瘸着腿走路,在北医三院专家姜宇教授手术后,我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行走了。非常感谢姜宇教授和骨科医护团队!”术后一月余,患者刘某腰椎侧弯及跛行消失,带着两面锦旗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感谢姜宇教授和骨科全体医护人员,并告诉他们现在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

谈脊不再色变!让斜着走路的患者“挺直腰板”

  10多年前,刘某是一名职业司机,经常因为开车而久坐,尽管他现在只有32岁,但他却患有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0余年,无论按摩、理疗、针灸等各种保守治疗还是椎管内注射等微创治疗,均没有明显效果,而且辗转多家医院看病,医生都无法诊断病情如此严重的原因。

  如同患者刘某一样,来自辽宁省营口市的张某,今年64岁,也被腰痛困扰了10多年,期间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外敷膏药、针灸理疗等,但效果都不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腰痛症状逐渐加重,近一年来,又出现了双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间歇性跛行,行走大约50米后就需要休息。

  其实,他们所患的是同一种病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它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病因之一,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患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安静或休息时往往没有症状,但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腰痛及下肢痛麻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方能继续行走。随着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某10余年的就诊经历让他身心疲惫,甚至想过要放弃治疗,直到有一天听熟人说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有北京专家姜宇教授长期坐诊,开展各类脊柱外科微创及开放手术,他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姜宇的门诊就诊。

  经过了腰椎核磁检查后,姜宇发现刘某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严重,但是,病人左侧侧隐窝位置狭窄,由此推测患者病情严重的原因是左侧隐窝狭窄继发神经根受压引起的,建议手术治疗。

  在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姜宇结合刘某的年龄、症状、体征,经科室讨论后,决定对他进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微创手术(UBE),摘除病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以解决患肢神经根压迫症状。

  这种手术的创伤很小,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的退行性病变,而且这种手术方式更容易处理狭窄病例,具有能轻松完成镜下融合、颈椎、胸椎、腰椎等复杂病例等优势。而且,术后患者腰部只有两个1厘米左右的手术伤口,疼痛症状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第二天就能佩戴腰围下地行走。刘某终于彻底告别跛行,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了。

  如同刘某一样,张某也辗转得知了姜宇医生擅长治疗此类疾病,并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坐诊帮扶。在与家人沟通后,张某踏上了来延安的千里求医路……坐飞机到达西安后,再转乘火车,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骨科主任姜宇的门诊。

  经过检查后发现,张某患有腰椎管狭窄症,而且腰4椎滑脱,需要手术治疗。姜宇医疗团队为患者张某成功实施了“后路腰4-5椎板切除减压、腰4-5椎间盘切除、腰4椎体滑脱复位、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出血仅200毫升。术后,张某病情平稳,恢复顺利,仅一天就能下地活动,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双下肢疼痛、麻木感消失,行走困难明显改善,现已顺利出院。

  早些时候,人们常常“谈脊色变”,认为脊椎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其实,不论是腰椎管狭窄症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多属于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麻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轻型及早期病例不需要手术,通过腰背肌锻炼、支具保护、对症处理(如理疗推拿按摩、药物外敷甚至需要硬膜外封闭治疗等)等方式就能治疗。不过,如果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需手术进行椎管减压、缓解神经受压,才需要做手术,必要时需进行固定融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及成熟,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较之以往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谈脊色变”已成过往,及时的诊断及精准有效的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张梦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