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誉远获山西省质量月两项荣誉称号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广誉远获山西省质量月两项荣誉称号

来源:光明网2022-12-27 17:36

  在由山西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的2022全国质量月宣传系列活动中,广誉远荣获“质量、服务、诚信承诺示范企业”“质量领军企业”两项荣誉称号。

广誉远获山西省质量月两项荣誉称号

  广誉远荣获“质量、服务、诚信承诺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广誉远获山西省质量月两项荣誉称号

  广誉远荣获山西质量月宣传活动“质量领军企业”奖项

  2022年全国质量月以“推动质量变革创新,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于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成就。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发表署名文章《全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于中医药行业的重要意义。

  作为中华老字号中医药企业的代表之一,广誉远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2022年,广誉远明确了“全产业链发展高品质中药”的发展战略,图强图优助力行业高品质发展。

  守正创新,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

  自1541年起,广誉远历经近500年的传承与发展,拥有一百余个经典名方和多项古法炮制技艺。其中定坤丹、龟龄集的制作工艺被认定为国家级秘密技术,定坤丹、龟龄集、安宫牛黄丸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经典名方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广誉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炮制工艺进行现代工业改造,最大限度延续“古法炮制”的原真及道地。通过对中药传统炮制理论、方法、原理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广誉远为传统中药技艺设定了关键工艺的控制点和控制参数,并建立了相关工艺规程、操作SOP和内控标准,不仅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GMP管理,还真正做到了传统工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如:炒炙药材由传统的手工炒炙改为自动旋转式炒药锅、九蒸九晒熟地由原来的人工水池蒸煮改为电控蒸柜蒸煮等。

  推动中药指纹图谱应用,中药高品质看得见

  为了弄清楚中药内部的复杂成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广誉远在2016年建立了山西省广誉远中药研究院、山西省中药经典名方工程研究中心等,推动经典名方的成分研究,并为其产品建立了中药指纹图谱。

  广誉远是较早为中药产品建立指纹图谱的中药企业之一,中药指纹图谱是基于对中药物质群整体的认识,借用于光谱和色谱等分析技术获得中药化学成分的图谱。该技术不仅能有效鉴别考察生产原料药材的真伪、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炮制方法,还可以鉴别中药真实性、评价质量一致性和产品稳定性,具有信息量大、特点性强、兼具整体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利用这些中药指纹图谱,广誉远不仅可以检测不同批次药效的稳定性,还找到了自身产品与其他厂家产品之间的成分差异,让高品质中药的好看得见。

  通过连续五年追踪不同批次的中药成分变化,广誉远中药的指纹图谱相差不超过10%,一致性在90%以上。这在中药制剂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一次公开的讨论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教授表示,中药固体制剂(不同批次)能达到90%非常不简单,五年不同批次能达到这个比例更不简单,说明工艺稳定成熟。

  传承经典名方,开展现代医学探索

  自2013年开始,广誉远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围绕核心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开展多项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和相关基础研究,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接轨,开创了中药企业深度参与临床研究的先河。

  这些医学研究获得了多项学术成果,先后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定坤丹、龟龄集等产品被多部学术著作、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所推荐。

  近年来,广誉远公司通过“全产业链打造高品质中药”,以传统可靠的炮制工艺、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思路,使广誉远成为“高品质中药领导者”的代表,在引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彩开学第一课

  • 海南自贸港航空保税维修货值超450亿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