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权威专家共识推荐,这些中成药抗新冠病毒有效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权威专家共识推荐,这些中成药抗新冠病毒有效

来源:光明网2022-12-15 16:42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通知》,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无症状和轻型一般居家隔离。在欢呼人间烟火回归的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出现恐慌情绪,万一不知不觉中与新冠肺炎患者擦肩而过怎么办?如何让大家彻底摆脱新冠肺炎的阴影?为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携手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西融合+传播机构,共同策划了“中西医联合防治慢性气道疾病中国行”公益直播访谈节目“新冠不过如此,让生活回归烟火气”,节目邀请到多位中西医知名呼吸专家代表同台,就老百姓关心的新冠防治问题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的交流和讨论,也为今后大众在新冠防治中的困惑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权威专家共识推荐,这些中成药抗新冠病毒有效

  新冠肺炎VS新冠病毒感冒

  囯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江涛教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变异历经六大类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拉姆达和奥密克戎,当前新冠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主要是(BA.4/5,BF7))它的毒力应该是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所以希望广大群众不用恐慌,它是可防、可控、也可治的一个疾病。新冠与流感,有很多相同之处,仅仅根据症状很难区分究竟是新冠还是流感,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加以甄别。

  另外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但是很少造成肺部感染,95%以上主要感染的部位在上呼吸道,大多数患者病程较短,3-5天基本能恢复正常状态,所以在通过相关部门进行研判后进行新的疾病命名,改变大众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势在必行。

  中医药防治新冠的辨证施治特点及优势

  随着全国各地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感冒、发烧、抗病毒类药品得到空前关注,因为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独到的作用,各级防疫部门的推荐用药中均有中成药的身影,中成药在防治新冠病毒方面的有效性也在临床中不断得到验证。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增涛教授表示,辨证使用中成药才能为大众造福,其参与制定《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已于2022年3月进行了发布,在该专家共识中,中医药把新冠病毒的症状和症候放在第一位,把中成药的特点进行挖掘并进行推荐,不但为中医提供参考,也为西医的用药指明了方向。

  孙增涛教授说到,在该专家共识中,COVID-19中成药治疗推荐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恢复期以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推荐。其中针对当前新冠病毒的发病主要症状,如果临床表现为发烧高热,推荐抗病毒颗粒(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等;临床表现咽痛明显,干咳严重,咽部灼热、咽干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可以对症选用蓝芩颗粒等,蓝芩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黄芩、板蓝根、黄柏、栀子、胖大海,可用于治疗肺胃实热症、急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痛等不适症状,主要功效为利咽消肿、清热解毒。当临床表现为酸痛乏力等症状,推荐使用抗病毒颗粒、双清合剂等药物,此外在恢复期中,一些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芪参补气胶囊、百令胶囊等扶助正气,恢复机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另外建议患者在选用药物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用药指导。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针对当前大众关注的特殊人群如何防治新冠,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医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素云教授表示,正常人患新冠疾病后,基本上可以通过服药得到症状改善,但比如有些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老年人,恢复期可能就比较长,甚至核酸转阴之后仍有咳嗽、气短、乏力、少量黄痰等症状。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新冠后呼吸道症状持续,影响生活质量的,可以选择一些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恢复治疗。

  控制好基础疾病,人体“正气”充足,免疫力强,就不容易被病毒等外邪侵袭,即使感染也不易发展为重症,也更易康复。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做好基础病病人的健康指标自我监测,如果有一些突发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医。

  克服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生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囯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医疗专家组成员刘辉国教授表示,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我们要做好未来跟病毒长期共处的心理准备,不能像惊弓之鸟也不能掉以轻心,跟着疫情放开的节奏,建立自己的防护节奏!比如: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并且关注症状变化、保持良好心态坦然积极面对新生活等。

  时间,它不会因为某个特定事件而停留,日子再难,总有人能够从贫瘠里开垦出宝藏,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疫情而驻足不前,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前行。进入12月,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助力消费复苏,让生活重回正轨。疫情总会退散,愿我们每一个人在时间的旅程里收获一个更丰盛的自己,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归生活的烟火气。(韩振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