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权威专家共识推荐,这些中成药抗新冠病毒有效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权威专家共识推荐,这些中成药抗新冠病毒有效

来源:光明网2022-12-15 16:42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通知》,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无症状和轻型一般居家隔离。在欢呼人间烟火回归的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出现恐慌情绪,万一不知不觉中与新冠肺炎患者擦肩而过怎么办?如何让大家彻底摆脱新冠肺炎的阴影?为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携手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西融合+传播机构,共同策划了“中西医联合防治慢性气道疾病中国行”公益直播访谈节目“新冠不过如此,让生活回归烟火气”,节目邀请到多位中西医知名呼吸专家代表同台,就老百姓关心的新冠防治问题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的交流和讨论,也为今后大众在新冠防治中的困惑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权威专家共识推荐,这些中成药抗新冠病毒有效

  新冠肺炎VS新冠病毒感冒

  囯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江涛教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变异历经六大类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拉姆达和奥密克戎,当前新冠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主要是(BA.4/5,BF7))它的毒力应该是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所以希望广大群众不用恐慌,它是可防、可控、也可治的一个疾病。新冠与流感,有很多相同之处,仅仅根据症状很难区分究竟是新冠还是流感,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加以甄别。

  另外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但是很少造成肺部感染,95%以上主要感染的部位在上呼吸道,大多数患者病程较短,3-5天基本能恢复正常状态,所以在通过相关部门进行研判后进行新的疾病命名,改变大众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势在必行。

  中医药防治新冠的辨证施治特点及优势

  随着全国各地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感冒、发烧、抗病毒类药品得到空前关注,因为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独到的作用,各级防疫部门的推荐用药中均有中成药的身影,中成药在防治新冠病毒方面的有效性也在临床中不断得到验证。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增涛教授表示,辨证使用中成药才能为大众造福,其参与制定《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已于2022年3月进行了发布,在该专家共识中,中医药把新冠病毒的症状和症候放在第一位,把中成药的特点进行挖掘并进行推荐,不但为中医提供参考,也为西医的用药指明了方向。

  孙增涛教授说到,在该专家共识中,COVID-19中成药治疗推荐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恢复期以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推荐。其中针对当前新冠病毒的发病主要症状,如果临床表现为发烧高热,推荐抗病毒颗粒(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等;临床表现咽痛明显,干咳严重,咽部灼热、咽干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可以对症选用蓝芩颗粒等,蓝芩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黄芩、板蓝根、黄柏、栀子、胖大海,可用于治疗肺胃实热症、急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痛等不适症状,主要功效为利咽消肿、清热解毒。当临床表现为酸痛乏力等症状,推荐使用抗病毒颗粒、双清合剂等药物,此外在恢复期中,一些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芪参补气胶囊、百令胶囊等扶助正气,恢复机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另外建议患者在选用药物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用药指导。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针对当前大众关注的特殊人群如何防治新冠,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医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素云教授表示,正常人患新冠疾病后,基本上可以通过服药得到症状改善,但比如有些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老年人,恢复期可能就比较长,甚至核酸转阴之后仍有咳嗽、气短、乏力、少量黄痰等症状。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新冠后呼吸道症状持续,影响生活质量的,可以选择一些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恢复治疗。

  控制好基础疾病,人体“正气”充足,免疫力强,就不容易被病毒等外邪侵袭,即使感染也不易发展为重症,也更易康复。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做好基础病病人的健康指标自我监测,如果有一些突发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医。

  克服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生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囯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医疗专家组成员刘辉国教授表示,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我们要做好未来跟病毒长期共处的心理准备,不能像惊弓之鸟也不能掉以轻心,跟着疫情放开的节奏,建立自己的防护节奏!比如: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并且关注症状变化、保持良好心态坦然积极面对新生活等。

  时间,它不会因为某个特定事件而停留,日子再难,总有人能够从贫瘠里开垦出宝藏,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疫情而驻足不前,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前行。进入12月,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助力消费复苏,让生活重回正轨。疫情总会退散,愿我们每一个人在时间的旅程里收获一个更丰盛的自己,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归生活的烟火气。(韩振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快乐的乡村体育课堂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