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首页> 光明医药> 健康科普 > 正文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来源:光明网2022-08-29 14:28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撰稿专家:谭桂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吃了一辈子的饭,到头来却还是不会吃,这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困扰,在平时的查房会诊和门诊接诊中遇到许多这样的老人,在吃饭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实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其饮食情况有直接关系,饮食不合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影响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甚至许多疾病的致死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营养不良。

不容乐观的现实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6千多万,占总人口18.75%,这就预示着大概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12.6%,而住院老人有一半以上都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奈何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还有这么多老年人面临营养不良问题。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我们都知道营养不良与吃饭有直接的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吃饭这种小事对于老年人变成了头等大事?

  1、生理性因素:人到老年,味觉逐渐减弱,牙齿也逐渐脱落,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等,以上这些生理变化让老年人在食物的摄取、营养素的吸收等方面受到影响。

  2、固有的错误饮食观念加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长期素食、食物单一、主食以粥为主、不吃蔬菜和水果等,都会影响营养素获取。

  3、一些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增加了营养素的消耗。

  4、最后,行动不便也增加了老年人获取食物和营养的难度。

  吃饭不好短时间不会有什么影响,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疾病恶化、加速衰老等严重的问题。该如何防治老年人营养不良呢?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1、重视筛查和体检,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老年人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注重体检,掌握一些关于营养不良自测的工具和方法,重点关注体重和食欲变化,如有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和饭量减少的情况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如营养医师的帮助。

  2、坚持平衡膳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食物种类要丰富,动物性食物要充足,长吃大豆制品,以便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如果是素食者则应适当增加奶、蛋、大豆及其制品的比例。

  满足一天蛋白质的量大概需要瘦肉类1-2两(其中鱼虾为40-50g)、鸡蛋1个、牛奶300-400ml,另外还要有一定量的豆制品。

  3、补充微量营养素,防止“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是指微量营养素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长期“隐性饥饿”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一些易缺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B2、D、A,叶酸,钙,铁等。

  1)应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一斤,水果200g,大概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量,可以选择易消化的水果如香蕉、橘子等,咀嚼能力差或怕凉的也可将水果打成汁或蒸熟;

  2)适当摄入粗粮、杂粮和坚果:粗粮细作、做烂做软,可以将粗粮熬粥、打浆等,尽可能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3)增加维生素D、K,钙等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禽类的皮、奶、豆制品等,另外晒太阳是也可补充维生素D。必要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K,人体胃肠道细菌也会产生一部分维生素K,可适量摄入含益生菌丰富的食物,如酸奶等呵护好胃肠道;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4)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有益于眼睛健康,防治夜盲症、黄斑变性、白内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肝脏、蛋黄等;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主要是一些红黄橙颜色的水果、蔬菜;

  5)补充维生素B6、B12及叶酸,减少同型半胱氨酸,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维护神经功能,防治老年痴呆。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主要是肉类;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其中动物内脏可以每月食用2-3次,每次半两。

  4、增加摄入量,试试以下方法

  1)少量多餐,增加餐次,可以一天5-6餐;

  2)多摄入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这类食物指的是同等分量或体积含有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素,如牛奶等;

  自制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熬粥时可加入杂豆、粗粮、坚果、肉末、蔬菜等,使之成为粗杂粮粥、肉粥、菜粥;打豆浆时加入杂豆、粗粮、坚果等;摊饼时用鸡蛋、牛奶和面,放入肉丁、肉末等;

  3)合理应用口服营养补充(ONS)。

 

  Tips: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 ,是以增加口服营养摄入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制剂经口服用。ONS具有营养均衡,配方科学、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等多种优点。

  点击了解更多ONS的有用知识

 

  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补充身体所缺的各种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对于老年营养不良人群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需要在专业人士如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那么,对于老年营养不良该如何正确选用口服营养补充?

  1、对于那些什么食物都可以吃、但摄入量不足的老年人,可以选用包含了所有营养素的全营养制剂;

  2、有一些老年人不喜欢吃肉类或是素食主义的老人可以适量补充乳清蛋白;

  3、有基础病的老人要针对其疾病情况选用合适的营养补充剂,如肾病患者可以选用肾病型的营养补充剂;

  4、有一些老年人比较特殊,存在多种疾病、多种病症或有多种需求,这时候就需要营养医师根据其全身状况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5、营养补充剂应作为正常吃饭不足的补充,不宜完全代餐,长时间还是需要有食物的摄入。

  当今,中国已大踏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合理饮食、正确吃饭避免老年营养不良刻不容缓,全社会、尤其是作为儿女的年轻人应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心和关怀,全力以赴努力使奋斗了一辈子的每一个老年人都能获得合理营养、健康饮食,都能安享晚年。

吃饭这件小事,对于老人却是头等大事

 

参考文献:

1.施小明,等. 新形势下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挑战[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01(44):3613-3619.

2.李法琦,司良疑,等.老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7:15-18.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264-280.

  【相关链接】

  专题—超级医生说营养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乙巳蛇年“长安灯会”正式亮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